此时的豫州总管府,经过杨子灿和杨义臣的先后苦心经营,早已不同!
朱粲的屡次外扩受挫,就是明证。
不动他,杨义臣只是在等待南方而来的罗士信和高安!
……
菊潭,是菊花潭,俗称不老泉。
菊潭县,又以菊花潭和菊花山而得名并闻名天下。
朱粲的老巢,不在菊潭县置所原郦县城,而是菊花山北坡山坳之中的菊花潭边。
时值十月,山菊金黄,碧潭映照。
葛洪《抱朴子内篇》云:
\"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
食人狂魔朱粲,真会选地方,竟然选如此美妙之地做为自己迦楼罗王修炼之地!
可惜!
菊花山,菊花潭,早已经成为了人间炼狱。
按照朱粲的心得,吃人肉,和菊花水,可得大成之法。
然而此时,往年满目金黄、菊香四溢的菊花山,烟火弥漫,血染黄花。
金铁交鸣和人马惨叫之声,渐渐散去……
无数的官兵,来回在山谷洼地洞穴之处,来回搜索、补刀,尸横遍野……
这场斩首行动,持续的时间不长,仅仅才一个上午。
喝酒过量的朱粲等首脑人物,一个也没能逃掉。
冉肇则的大巴营,与突然而至的罗士信,里应外合,一鼓而下……
吃过人肉的迦楼罗王朱粲,也甚是了得,摇摇晃晃中也是奔逃如风,一只脚已经踏入森林!
可惜,罗士信的箭,就像长了眼睛的飞蛇。
一左一右,超远距离,刚好射入他踏过万水千山的双腿……
菊水河的两侧平坦谷地中,一百多号楚国文臣武将,裸着腰身,反捆手脚挂在杠子上,像极了一头头野猪……
楚国右仆射、颜家后人颜愍楚,并不在这些人其中。
因为,他和他的家人,已经被朱粲烹煮,成为了终将的腹中之物……
而在这些擒住的人中,罗士信还发现了另外一些人。
使者!
个个,都大有来头。
段确,来自李渊。
李文相,来自李密。
江达城,来自王世充。
萧仁,来自萧铣。
孙安,来自窦建德。
……
菊花山朱粲匪巢的吃滴覆灭,打响了官府、乡民清剿朱粲残余力量的第一枪!
然后,杨义臣开始四面合围,确保余匪不致流窜于外。
然后对内将部分官军分成无数精干小队,发动当地百姓和义勇,进行逐一歼灭。
本来就是乌合之众的朱粲余部,在缺乏头领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其中,许多都还是挟裹而来的可怜流民……
所以,清剿的难度不在于对抗,而往往在于对这些匪众的处理和转移!
这些人,既然已经吃过人,那就已经不能简单地将其进行寻地安置,也不能全部杀掉。
怎么办呢?
老办法!
全部送走,交给隋通船运……
杨义臣对此,做得轻车熟路,毫无压力……
朱粲,这股为祸大隋四十余郡县、持续时间长达六年的丑恶势力,在三个多月之后,彻底消灭!
至于后续甄别、理清罪责、清点残祸、安抚受难百姓……一直延续了整整两年!
朱粲之祸,罄竹难书!
为惊醒世人,大隋北方留守府和豫州总管府,在南阳郡菊潭县菊花山勒石立碑……
碑文,隋菊潭灭魔记!
罗士信完成斩首行动后,便没有在参加后续的清剿行动,
而是在拜见了豫州总管府大总管杨义臣之后,便带领自己的军队南返。
其中,包括已经被朝廷正式授予果毅将军的冉肇则。
而他手下的部队,正式编入西南剿匪偏师,分散各军各营!
杨子灿的部队,不容许有山头……
腾出手的杨义臣,派兵接管了高安的防区,让高安这一支与罗士信汇合,继续奔赴新的战场!
岷蜀、巴汉、岭南北部地区,才是他们的核心目的地!
下一站,便是巴东郡秭归县……
广皇帝及一干重臣,被宇文化及干掉,引来的后果当然不仅仅是各路反王的躁动!
隋朝的一些重臣,也开始多了心思!
十月中旬,涿郡鹰扬郎将罗艺,率众造反!
涿郡太守邓暠,虽然仓促应战,但终是不敌手握重兵的涿郡虎贲郎将罗艺。
万幸的是,他带着大批涿郡官员和当地郡兵,顺利地撤入李客师把手的涿郡大军仓——永定仓!
这,还要感谢紧盯罗艺的灰五手下。
罗艺的叛乱,早有迹象!
虽然因为邓暠的上任,让罗艺和薛世雄之间的关系变得有所缓和,但罗艺因为上位通守的期望没有实现,所以一直对朝廷怀有不满。
如果过说广皇帝还活着,罗艺或许会处于对广皇帝积威的尊重,并不会想着谋反的事情。
毕竟他罗艺发达,也是前后紧随广皇帝南征之后,被慢慢提拔上来的。
可是,现在唯一能让他忌惮的皇帝,被宇文化及干掉了,那他目中怎还有其他人?
恰在这时,罗府中来了一位济阴一带非常有名的女相士。
李颖芝!
此女,师承神秘,能通鬼道,更有医治百病之能。
罗艺的妻子孟氏,见丈夫常常愁眉紧锁,怕有病恙,并托人请来李颖芝相看。
结果,李颖芝一入罗艺府邸,便长拜不起。
孟氏大惊,扶起细问。
只听那李相士连连说道:
“唐突,唐突!”
“您家紫气隆盛,贵气逼人!”
“方才看到夫人之相,实乃贵不可言,小女子斗胆,您将来必定会母仪天下!”
“啊?”
孟氏大惊失色。
老公的心事她最清楚,是要造反称王,是已经暗中准备,但却完全不是这时候的事情。
皇帝虽然病入膏肓,但却仍然在世!
只要广皇帝在一天,丈夫就一定不会也不敢走出那一步!
“李神人,且不敢说这话,这是灭族之罪!”
说完,赶紧命人紧闭府门,赶忙将李颖芝带到后宅。
孟氏按捺不住,又问其中细节。
李颖芝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