踹翻龙椅后,满朝文武跪求她登基

第886章 盖了印好生效(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踹翻龙椅后,满朝文武跪求她登基》最新章节。

她得趁这段时间将两国交好,安国给的好处给宣扬出去。

想撤回?不好意思,过时间了。

而且,这开采权因为没有人做过,虞婔在这耍了个心眼,没有写期限。

安国使团只想赶紧了解这事儿,并没有琢磨这些细节。

亏得赵大人的业务能力抗打,快速准备好盟约,虞婔看着安国使臣签了字,顿时放了放心,但又没有完全放。

“这位大人,如果本殿没记错的话,安国玉玺是在你身上的。”

“为了表示安国的诚意,你应当在盟约上盖上玉玺印啊!”

“如此就不用劳烦安国新帝了。”

闻言,安国等人瞳孔地震。

啥玩意儿?安国新帝?

所以皇太女早就知道安国政权在发生变化,女皇驾崩了吗?

最不可怕的是,皇太女为何知道玉玺就在他们身上?

那女皇来过乾宇的事……皇太女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这一刻,虞婔在安国使臣心中变得非常可怕,突然就高深莫测了许多。

虞婔当然知道,因为安国女皇都来过了,以女皇的控制欲,玉玺是不可能留在安国的。

安国是有女皇留下来的负责人,并且授了不少权力,但玉玺……不可能交给。

就好比乾宇,盛昌帝让人监国,也不会直接给玉玺。

若是有需要盖玉玺印的事儿,还是必然要经过盛昌帝的。

然而,南崎杀了安国女皇,却并没有在她身上发现玉玺,只发现了一大叠银票,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银票机。

那些银票,虞婔给了南崎,让他去换,然后到西商的时候用。

出门在外又办那么大的事儿,没点银子怎么行?

然后根据观察,安国女皇应该是出门玩耍,将玉玺交给了信任的使臣保管。

而安国使臣能答应得这么爽快,不像其他两人那么担心回去就被嘎了,原因之一就是他有玉玺,现在就等于是护身符啊!

回国后,还得都捧着巴着他。

“这这……”安国使臣震惊得舌头打结,本来他还想着有个时间差的,国书当然要有玉玺印才起效的啊!

在这过程中,或许还有别的解决的办法,有回转的余地。

结果,魂儿都给吓没了。

虞婔微笑,让肖宇将乾宇玉玺捧了来,亲手盖上,然后指了指安国玉玺该落下的位置,意味深长的说道:“该你们了,难道安国说的诚意,都是骗本殿的吗?”

一句话,威胁满满。

虞婔看了一眼姚丞相。

姚丞相立刻腰一挺,多年当官的气势全开,“安国不会反悔了吧!”

文武百官顿时领悟,一个个将腰杆挺得从来没有过的直,虎视眈眈的盯着安国使臣。

特别是那些上过战场,杀人无数的武将,气势中带着杀意和血腥气,平日里都收敛得很,在官位比自己高的面前都小心翼翼的,就怕冒犯了。

此时再也不用隐藏,畅快淋漓的放出来,更是凶残无比。

皇太女说玉玺就在安国使臣身上,那就一定在。

管她怎么得到的消息,现在要的是事实。

立刻让盟约生效了。

安国使臣们好些都猝不及防,吓得双腿一软,眼疾手快的还能扶住桌子。

来不及的已经直接跌坐在地,当真有些狼狈。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太子专宠:倾城太子妃
太子专宠:倾城太子妃
关于太子专宠:倾城太子妃:(重生+双洁+男强女强+甜宠+双向奔赴+太子宠妃)前世的霍倾城没有最惨只有更惨,继母逼嫁,嫡姐下药,阴差阳错睡太子,带球逃跑就算,最后还一尸两命死在破庙里。重活一世,她饱读医书,医术非凡,不仅能开铺赚钱,盘满钵满。更能步步为营,出谋划策,赢得太子的青睐。继母还想拿捏她?那就让恶毒继母有来无回。嫡姐还想陷害她?那就让狠心嫡姐心想事不成。情郎还妄想娶她?那就让假面情郎高攀不
小四吖
诱吻!偏执狂每天黏我上瘾
诱吻!偏执狂每天黏我上瘾
十八线女星南乔是娱乐圈众所周知的浓颜系女星,一张明媚张扬的小脸不知迷惑了多少男人,被网友戏称为“娱乐圈的狐狸精”。某天,网上有传言说,南乔其实是临市南家不知从哪里领回来的私生女,背地里还被不少大佬包养过。众人闻之,纷纷唾弃。程清屹,校草,长...
景胖子的胖子
娇娇女古代发家日常
娇娇女古代发家日常
被父母捧在手心长大的商家娇女林如玉,遭遇横祸。父亲出海未归,母亲和幼弟下落不明,救她出火海的“好郎君”转手又把她推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活生生剜了她的心。两度生死,这一世她林如玉,绝不再走老路!谁知,虐渣路上突然冒出一个绊脚石,邀她共成霸业,同...
南极蓝
重生八零,跛脚糙汉的恶娇娘
重生八零,跛脚糙汉的恶娇娘
闺蜜被已婚男骗色,陈静书仗义帮忙手锤渣男,结果被渣男杀害。死后她的灵魂没能得到解脱,一直跟着渣蜜。重生回来她要手撕渣蜜,赚钱也不能耽误。只是这一个晚上遇见三次的跛脚糙汉怎么回事?是不是你看上我了呢?还是看上我了?!
种田妞
开局种田,我靠经商逆袭成王妃
开局种田,我靠经商逆袭成王妃
闻香是名996的打工人,在送奶奶安葬的路上突然穿越成永嘉王朝的一名小农女。父母双亡不说,家里一穷二白,但有个宠妹狂魔兄长,对她极好。闻香叹气,既来之则安之。还好她懂提高亩产的现代化改良种田技术,家里的田地产量翻了一番。大哥闻道原本是个屡试不...
一只冬虫出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