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满朝文官,除了那几个能干事的,剩下的哪一个不是戳一下动一下?”
“父皇想落实一件事,要经由中书省审批,盖印,然后再落到六部尚书手里。”
“尚书下面还有侍郎,主事,等到了地方上,起码经由了四次易手。”
“你说他们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可有该有的态度?”
这其实也是朱元璋一直想做的事。
废除丞相。
由皇帝掌控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和皇帝交接工作,不再需要中书省这个大集团参与。
这样做的好处许多。
其一在于,减少政策下发的过程,不在传达上面造成偏移。若是按照原有的行政手段,政策几次易手,很容易就造成传达偏移。
比如老朱本来就只是想要了解一下地方百姓的生活状况,结果几次传达下去,变成了其他的的事情。
这样很容易让好事变成坏事。
其二是老朱最在意的点。
皇权。
中书省掌控六部,若是遇到听话的丞相还好说,皇帝的指令还能下发下来。可若是遇到那种硬骨头或者权倾朝野的宰相,那皇帝那个位置,真就是坐着好看。
这是老朱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事情。
所以在老朱上位之初,其实就一直在暗中谋划这件事。
他为什么会三番五次的暗中吐槽李善长是老狐狸?
就是因为李善长让他找不到半点借口来废除宰相位。
李善长聪明,且油滑,明明一些坏事到了他的嘴里,就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他有手段和威信。
这样的人坐镇中枢,朱元璋的想法一时半会下落不下去。
最关键的,是李善长虽然懒政,但政事还是在处理着走。
至少,朝廷运转没有问题。
这就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为了集权,朱元璋第一件事就是让李善长退位。
然后扶持胡惟庸跟杨宪!
为什么扶持这两个人。
因为斗!
只有斗起来,他们才会出昏招!下死手!
届时,一道旨意下来,任你什么丞相不丞相的。
全部连皮给你剥了。
而且,身处这种环境下,胡惟庸和杨宪两人,不可能不斗!这不是他们两个人的战场,这是两大利益群体之间的争斗。
不斗,就等死!
朱棡眼神清明了许多,看着朱棣笑道:“读书人,爱名。”
“更何况是清贵的翰林学士,他们不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人,骨子里没这个血。”
“读书明理,有的人书读得多了,就认为自己懂的事情多,眼界超越常人,所以自然而然,也就变得高傲了。”
“他们想的是名垂青史,想的是后世敬仰。身后名,是读书人的命根子。”
“这一次,父皇怕是会大开杀戒。”
朱棡微叹:“父皇痛恨结党。”
“你还记得,去年在云岩寺,浙东,北地,淮西三个地方的勋贵子嗣私下集会的事情。”
“这就是结党。”
“党争之祸,远胜于贪官污吏。”
“何文玉,赵节,曹禺三人,都是z人。三人利用此次科举,大肆录取老家士子,致使他们在当地威望颇高。”
“甚至,不少当地乡绅,出资为其修建祠堂宗庙,赠予本家大量钱财田地,仆役和牲畜。”
“他们确实不贪,可若想想,当整个朝廷的官员都是z地的官员之后,那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