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到太傅会提出如此大胆而残忍的建议。
虽没明确提及让哪个公主去和亲,可如今宫里的情况众人皆知,除了那些还在牙牙学语的幼童公主们,就只有太子的亲妹妹怀宁不是小孩了。而怀宁公主也不过才十二岁,尚是天真烂漫的年纪。
郑长忆更是震惊不已,他猛地抬头看向太子,只见太子紧抿双唇,恐怕早就猜到会走到这一步,所以昨夜才那般焦虑。
郑长忆的心沉到了谷底。他深知,和亲虽非上策,但在当前形势下,却是最有可能平息南疆战事的办法。然而,怀宁公主是太子的亲妹妹,先皇后早逝,太子对她疼爱有加,视若珍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傅故意刁难郑长忆,提高声音问道:“郑大人,南疆那边是继续打,还是让怀宁公主去和亲呢?你向来足智多谋,今日也给个注意。”
郑长忆不可思议的看着他,只觉得遍体生寒,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
他知道太傅心眼小又记仇,但没想到他会这样公报私仇。
他带着一点期望看向皇帝,却发现皇帝对太傅的话并没有什么不满。
郑长忆瞬间明白了,皇帝早就有和亲的想法,只是等着太傅开口并通过其他大臣来施压,等一个倒霉蛋开口说和亲二字,让他去做这个千古罪人。
太子也明白,他不想让郑长忆成为罪人,也不想让自己的妹妹去和亲。他紧咬着牙,向前一步,
“父皇,”太子严孤山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儿臣深知南疆局势严峻,但儿臣更不愿看到我大齐以牺牲公主为代价换取和平。和亲非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纷争。儿臣愿领兵亲征,誓要驱逐外敌,收复失地,以扬我大齐国威!”
“不可!”郑长忆几乎是下意识地说了出口,又立即反应过来自己有些昏头了,连忙找补, “陛下不可听从太子殿下之言,南疆之地,山高水远,兵荒马乱,殿下千金之躯,怎可轻易涉险?请陛下另寻良将出征,以保殿下与公主安全。”
然而,郑长忆的肺腑之言并未能平息朝堂上的风波,反而引来了兵部尚书的冷笑。
“郑寺卿,”兵部尚书摇了摇头,冷笑道,“你久居京城,养尊处优,哪里知道南疆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战火连天,生灵涂炭,两座城池早已血流成河。照你所说,既不和亲,也不派兵,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外族杀进京城,屠戮百姓吗?还是说,要等到南疆的战火蔓延到郑府门口,你才能想出对策来?”
郑长忆实在忍不住,怒道:“尚书大人说得对,下官只是一届文臣,甚至连言官都不是。尚书大人掌管兵部这么多年,眼瞧着大敌当前,不为国出谋划策,倒来逼问我军务计谋?”
这话语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众人心惊不已。是啊,满京城的朝官向来看不起他。平日里,他们对郑长忆充满了鄙夷和不屑,可如今大敌当前,各种棘手的担子却都莫名其妙地丢给了他。
皇帝也在这一刻敏锐地发觉了其中的问题。然而,他所想的并非是众人对郑长忆的不公,而是觉得自己给郑长忆的话语权似乎太大了。皇帝心中暗自思忖,这个郑长忆,平日里看似温顺听话,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竟如此大胆,敢当众与兵部尚书叫板。看来,自己对他的掌控确实有些松动了,必须得重新审视对他的态度。
皇帝面沉如水,冷冷地说道:“此事的确轮不着郑寺卿来管。”
郑长忆低下头,缓缓退到一旁,心中却乱如麻团。他看着这些平日里被视为国家栋梁的武将们又开始吵吵嚷嚷起来,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嘈杂的闹市。他们有的主张强硬出兵,有的则坚持求和,争论不休,却始终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不知吵了多久,时间仿佛在这混乱的争吵中变得无比漫长。郑长忆只觉得自己的腰痛到快要站不住了,那隐隐的疼痛如同细密的针,不断地刺激着他的神经。而这些武将们似乎完全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依旧在那里争得面红耳赤。
终于,皇帝再也无法忍受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无休止的争吵,烦躁地挥了挥手,说道:“好了!兵部去领虎符,先从附近几个县调兵支援。至于其他明日再议!退朝!”
众人这才纷纷闭嘴,各自心怀忐忑地退下。
“郑鹤,你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