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170章 这个把戏,我喜欢!(1/2)

耀变天目茶碗。

本子国非常出名的国宝,号称存世仅有三只半。

耀变天目茶碗产自南宋华国建窑(闽省),流入本子国后被本子们极度追捧喜爱。

2016年,在本子国的一档鉴宝节目上,出现了第四只完好的耀变天目茶碗。

消息一时轰动本子国,专家当场鉴定认为是真品,给出的估价是两千万百万日币,约合当时的162万RMB。

而被收藏在东京的那只(被本子名人收藏过)则价值数亿日币。

消息被本子国媒体大肆报道,最终顺着网络流传到了国内。

于是乎,某位曾在景德镇工作学习的华国大妈看着视频陷入了沉思。

这不是自己在当学徒的时候捏的失败品么?

类似的东西,大妈已经做了一屋子,她只卖八十块一个,还没隔壁卖的大锤好卖......。

站在展品柜前的冈山义时也陷入了沉思。

他的小眼睛里惊骇与惊喜在不断隐晦的切换着。

——难道是自己出国前去浅草寺求的签应验了?

不急,不要急,冈山义时,你必须好好看看!!!

陪着冈山义时身边的工作人员姓孟。

小孟正在向冈山义时推销自己分销的黄芪。

看着目不转睛盯着展览柜反复打量的冈山义时,小孟心里涌上了一阵无奈。

他估计这个鬼子又在装模作样,为的是晾着自己,好答应对方的价格和条件。

一个丑兮兮的绿碗而已,哦,呵呵,一套标价竟然要一百五十块。

这个招待所的同志刀子磨得可够快的.....。

可惜这帮鬼子就会装模作样,不过是找话题干扰继续深入谈价格的手段罢了,谁会买这个?

可情况却出乎了小孟的预料。

冈山义时猛的抬头对着柜台后的女服务员说了几句蹩脚的中文。

“小姐,这个东西,我要了!”

站在柜台后面的女服务员是才十九岁的江木兰。

她是高中生考进来的,心头热血依旧。

冈山义时断断续续的说了三截话,她的下巴跟着提高了三次。

从俯视众生到平视世界再到仰望星空。

把这个年代属于售货员最牛逼的姿态完美的展示给了冈山义时欣赏。

放别的招待单位,江木兰这个态度是极为不合格的,但恰恰就是这个态度让冈山义时又热切了几分。

不肯卖?

那就更对味道了!

小孟也觉得这个小姑娘做的太过头了一点,就不能把眼里的鄙视稍微表达得委婉一点么?

“请帮我把这个、这个茶碗,包起来,谢谢!”

冈山义时声音不大但很是恳切,甚至还对着江木兰微微一鞠躬。

江木兰两眼朝天,轻飘飘的摸出一个刚做好的牌子摆在了柜台上。

【本柜纪念品不卖给外宾】!!!

纳尼?!!

华国文字冈山义时是大概看得懂的。

不卖给我?

他小眼珠子一转,立即笑着看向身边的小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孟桑,你的这个把戏,很合我的胃口!”

他指了指那只茶碗。

“你现在可以、把这只茶碗帮我买下,黄芪的价格好商量!”

小孟刚被冈山义时第一句话给弄糊涂,但“价格好商量”五个字一入耳,他的眼睛立即亮了起来。

“小同志,这个碗我买下了。”

小孟急忙准备掏钱。

江木兰觉得比鬼子更讨厌的是翻译官.......。

她的语气冷冷的。

“不好意思,纪念品一套不拆开卖。”

小孟看了一眼那一百五十块一套的价格,心底哇凉哇凉的。

“冈山先生你稍等一下,我去去就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小坏蛋,修仙记
小坏蛋,修仙记
都市外卖员曹三竟然在修仙,他有点怂,有点苟,有点怪,有点自恋,但还有点厉害!长生修仙日常仙,修仙艰难,但不怕,仙鼎在手,天下尽有,再说了,我辈名言~打不过就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爱吃文昌鸡的秦飞雪
都市鬼修三界行
都市鬼修三界行
于晓燕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子,准备步入社会却突然接触了灵异事件,自那天起她的人生注定不再平凡,她既是人也是鬼,究竟何时为人何时为鬼她自己也搞不明白,既要融入生活的平凡圈子又要修炼自身的能力,还要时不时面对各种超自然现象,平鬼怨、灭妖邪、斩外敌、结良缘,撒旦要她帮忙生猴子,蓝鹰对她恨之入骨,恐惧世界将她作为第一优先击杀目标,且看她如何走完自己的人生三界路。
无法融化的冰山
加塞就撞,你管这叫驾校教练?
加塞就撞,你管这叫驾校教练?
加塞、插队、逆行超车、跟车开远光、高速蹭ETC、接孩子车停马路中间、堵停车位出口……马路上,诸如此类没素质的恶劣行为比比皆是。人言道:“忍一时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平浪静!”可顾尹却觉得:“忍一时乳腺增生,退一步椎管堵塞!”这个社会谁都不容易,生活、工作本来就压的人喘不上气,谁不是拼了命赚那仨瓜俩枣?你想让我开个车还要忍气吞声?没门儿!一句话:“甭管你是几百万的保时捷还是几千万的劳斯莱斯,只要你加塞
哆啦醒狮
岁在甲子or天下大吉
岁在甲子or天下大吉
关于岁在甲子or天下大吉:一片张角的重生文新人作者希望读者们多多包涵张角是太平教的领袖关于张角有些不了解的第一张会有更多的介绍
漆黑子弹
瑶村情
瑶村情
关于瑶村情:瑶村,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神秘的村庄,村子不大,也就三、四千人左右,八十年代初,这里发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逾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