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官场:从复仇开始

第125章 汇报和彻查!(1/2)

第二天一早。

杨文和彭卫忠还有另外几个同事一起从住处出来吃早餐。

他们打算吃完早餐之后就开始去下沉调研。

“前面那家早餐店挺多人的,走,就在那里吃!”彭卫忠指了指前面一家连店门都没有的早餐店。

不过看上去烟火气息很浓,小方桌,小板凳,吃的人不少。

闻着飘香的酒肉味,杨文感慨一句:”海东市的早酒文化还是挺浓厚的嘛!”

这家早餐店几乎都被坐满,不少人都是几碟小菜一碗粥,要么就是一碗面,然后再配上一壶酒。

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年纪,六七十岁年纪的中老年人为主。

“老板,来一份卤牛杂,一份白切羊肉,再来一份卤牛骨,再炒个青菜,再来四碗羊汤面。”杨文看了一眼菜单,直接就下单点菜。

“好咧,找好位置稍等一下。”老板笑着点头。

四人在屋内找了一圈,坐满了,看来只能在外面找地方坐。

此时,一桌人聊的话题引起了杨文的注意。

只见门口有一桌坐着三个六十来岁的老头,穿着比较干净,聊得还是国际上的一些话题,还说的头头是道,很显然是有些见识的一批老头。

特别是看到桌面上还一瓶老珍酒。

这种几十块的口粮酒放在这个年代,不是自己有退休金那么就是家庭比较宽裕,不然都喝不起这种酒!

“老哥,要不跟这桌人打听一下?”杨文给彭卫忠使了个眼色。

彭卫忠观察了几秒这一座三个老头,微微犹豫道:“试试!”“好!”

杨文看了看,立马就在店里倒了一杯土白酒,然后就凑到了那三个老头面前。

“几位大爷,可以凑个桌不?我是来这边旅游的,我听说你们这边早酒文化氛围好,我今天就带着好奇的过来看看,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是吓一跳,这么早你们就开始喝上了!”杨文演技到位的说着。

那几个大爷一听杨文是外地口音,又是半吹捧了一下他们当地的早酒文化,又看着杨文拿着一杯酒,自然也热情起来。

本来喝酒的人就比较热情。

“当然可以!来来来,坐这里。”其中一个大爷热情的道。

很快杨文的菜也上来,杨文一边和这个大爷吹着牛叉,一边陪着喝几口。

一下子话匣子就打开了来。

其实杨文也看得出,这几个老人大概率是退休人士。

这种退休生活,能有几个人和他们一起喝酒吹牛逼,他们绝对是比较乐意的。

“你们海东市不但早酒文化好,酒量好,人也这么热情,真的是个好地方!”杨文继续吹捧着。

但是话锋一转,他又开口道:“但是我前天打车的时候,听一个出租车司机师傅说,叫什么招标不到海东市,有这个传言吗?”

“我在这里旅游几天,看你们本地人一点都不排外啊!”

这话一出,其中一个大爷顿时就道:“嘿~还真的有这句话流传!其实本地人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

“其实就连一些本地人也只是知道什么叫招标不到海东市,只是肤浅的以为这里的标不好拿,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是有人暗中垄断了不少本地的标!”

听着这个大爷的话,杨文故作惊讶。

不远处的彭卫忠等人眼前一亮!

“可以展开说说嘛?”杨文一副好奇的模样。

“嘿~据说是被一个叫古耀龙的老黑给垄断的!据说这个人十几年前就是本地的一个很有名的老黑!”

“据说这个古耀龙的靠山不小!”

“具体靠山是谁,那就不知道了。”

听着这些大爷你一言我一语,杨文表示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小坏蛋,修仙记
小坏蛋,修仙记
都市外卖员曹三竟然在修仙,他有点怂,有点苟,有点怪,有点自恋,但还有点厉害!长生修仙日常仙,修仙艰难,但不怕,仙鼎在手,天下尽有,再说了,我辈名言~打不过就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爱吃文昌鸡的秦飞雪
都市鬼修三界行
都市鬼修三界行
于晓燕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子,准备步入社会却突然接触了灵异事件,自那天起她的人生注定不再平凡,她既是人也是鬼,究竟何时为人何时为鬼她自己也搞不明白,既要融入生活的平凡圈子又要修炼自身的能力,还要时不时面对各种超自然现象,平鬼怨、灭妖邪、斩外敌、结良缘,撒旦要她帮忙生猴子,蓝鹰对她恨之入骨,恐惧世界将她作为第一优先击杀目标,且看她如何走完自己的人生三界路。
无法融化的冰山
加塞就撞,你管这叫驾校教练?
加塞就撞,你管这叫驾校教练?
加塞、插队、逆行超车、跟车开远光、高速蹭ETC、接孩子车停马路中间、堵停车位出口……马路上,诸如此类没素质的恶劣行为比比皆是。人言道:“忍一时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平浪静!”可顾尹却觉得:“忍一时乳腺增生,退一步椎管堵塞!”这个社会谁都不容易,生活、工作本来就压的人喘不上气,谁不是拼了命赚那仨瓜俩枣?你想让我开个车还要忍气吞声?没门儿!一句话:“甭管你是几百万的保时捷还是几千万的劳斯莱斯,只要你加塞
哆啦醒狮
岁在甲子or天下大吉
岁在甲子or天下大吉
关于岁在甲子or天下大吉:一片张角的重生文新人作者希望读者们多多包涵张角是太平教的领袖关于张角有些不了解的第一张会有更多的介绍
漆黑子弹
瑶村情
瑶村情
关于瑶村情:瑶村,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神秘的村庄,村子不大,也就三、四千人左右,八十年代初,这里发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逾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