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他们的福,今日的生意比起昨日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被亲朋好友的极力推荐给吸引过来的。
在古代,口口相传出来的好名声可谓是十分重要的广告方式之一。
宋群青对于这样火爆的场景早有预料,但他已决定搞细水长流的生意,每日就卖固定的量,这样也不怕卖不完的食材浪费了。
他的摊子开在市集,上河村也有几户人家在这儿摆摊,他的吃食生意开摊没几天就被同村的给发现了。
如今看着他家生意越来越红火,嘴里更是憋不住话。
村里头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了他在市集上摆摊,还有不少同村的故意去摊子前头看过,那人山人海的场面让不少人都眼红起来。
村里人也不再说什么宋家爹娘生了个灾星,改口说宋童生不愧是读书人,随随便便做个生意每日都能进账好几十两呢!
虽说大家伙儿心里头门清儿几十两银子都是骗鬼的,只有傻子才信!
不过看他家每天都挤满人的样子,又不到午时就收摊,都估摸着除去那些肉啊菜啊杂七杂八的成本,每日也能挣个几百文。
村里人在市集上做买卖的基本都在卖菜,也就周家一家摆过个豆腐摊,最后还赔了个底朝天,猜测一天能有几百文也是他们眼界所限。
但就是一天好几百文的收入已经让村里的大部分人眼红,在家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地到头来还不如人家几个月开摊的收入多,这如何能叫人不眼红呢?
但眼红归眼红,基本没什么人敢在宋群青面前说道。
上次县城赌坊那群打手来宋群青家闹事时候,他一人把上十号人给打趴下了,在他面前说些酸话岂不是也要挨打?
他们知晓徐婶和宋群青关系亲近,而且人也好说话,便都凑去了徐婶面前打探消息。
徐婶虽然人好,但也不是傻子,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只说自己只是为宋群青提供点萝卜白菜,其余的话任凭旁人怎么撬都不张嘴。
但有些人听说宋群青那边还缺蔬菜,顿时就坐不住了,纷纷来徐婶这儿询问价格和需求。
徐婶听宋群青提过一嘴他要开店的打算,知道开店必定要比开摊子消耗的快,所要的数量也大,因而也不把话说死,只是让他们再等等。
宋群青从徐婶那儿得知村里人明里暗里打听他收购徐婶蔬菜的事,想了想发现自家如今摊子上的蔬菜种类确实是少了些。
于是便放出风声说收各种蔬菜和干菜,同时给各类菜明码标价好。
虽说收购价格比拿去市集上卖少了些,但看宋家这样子是要发展长期生意,可以源源不断地给自家增收。
要知道大家去市集上卖菜,不仅要花摊位费,还得花力气把菜运到县里,这些就算了。
卖菜还极其看运气,若是卖菜哪天运气不好,卖不出去就算了还可能要倒贴着送出去,根本赚不了几个钱。
如果这次能够搭上宋群青的路子,那以后自家菜也不愁卖不出去,还能有个稳定收入,这么好的事谁能坐得住?
于是一波一波人往宋群青家的院子赶去,生怕自己去晚了这好事就落到别人身上去了。
还有贼精的带上了自家儿女或者弟弟妹妹的,让他们多进去找宋若晴和宋若愉玩,期待着这两孩子能在宋群青身边吹吹风,帮自家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