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群青抬起头来,直视着他缓缓道:“近些日子写策论完全没有之前得心应手,且一次次写下来,感觉不到自己的策论水平在进步。”
“不错。”欧阳昱将他放在桌子上的策论一一摊开,“之前你的策论水平进步的很快,而近日几乎都是在犯同样的错误。”
宋群青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追问道:“还请夫子明示。”
他独自思考了许久但是都未找出自己一直原地踏步的原因,或许是自己已经陷入到当局者的困境当中。
此时有人愿意帮他指出问题,尤其这个人还是欧阳昱,宋群青自然是欣喜万分。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近些日子我出的策论都是学子们平常极少涉及的话题?”欧阳昱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从策论题目本身说起。
近一周以来,欧阳昱在策论课上的话题多涉及农桑水利、礼仪制度等更为细致的考察,这些都是学子们基本上不会主动去深入了解的东西。
见宋群青若有所思,欧阳昱继续道:“我知道这对你们来说难度极高,但这些是你们以后走入朝堂必须要知道的内容,乡试甚至是会试只会越考越细致、越考越深入。”
宋群青闻言,低头看了一眼摊在自己面前的策论,心中在暗自琢磨他的这句话。
科举考试归根结底是为了选拔当官的人才,农桑水利、礼仪制度之类的话题都和朝堂某些干实事的官职职务相一致。
通过乡试的举人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有不少都会选择去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县当县老爷,而贡士和进士更不用说了,能做官职更高的官。
如此一来,乡试也会更加注重考察这些话题,以免到时候选出来的举人甚至是个五谷不分、不懂礼制之人。
但宋群青并非这个时代的人,满打满算只在这儿地方待了不到一年,哪里又会知道那么多古法或者农事。
因而每次写相关话题的策论时便觉得无从下手,这也是欧阳昱所说的“同一个错误”。
想清楚这些,宋群青深吸了一口气,想要改变现状他就得尽快加大阅读量,甚至去亲自体验和实践。
阅读量这个好说,毕竟宋群青脑子好用,基本上看一遍就能将大致内容记下来,但实践却有些难弄。
他哪有这个时间亲自去种地,宋群青轻轻蹙起眉头来,似是有些为难。
欧阳昱察觉他的情绪,冷眼看了许久才开口:“实践出真知。”
听到这话,宋群青抬眉毛回望了过去,看着他一脸冷酷的神色踌躇片刻,还是决定相信他:“那我今日回家便开始尝试。”
他之前有过一些种田的经历,但几乎都是在空间当中进行的。
空间中不仅流速和外头不同,甚至种植时都不需要考虑阳光、温度、水之类的因素,让他们自由生长后便可收获。
但这种经历一点实用性都没有!
宋群青在心底轻叹一声,决定在宋家后花园里开垦出一片地来,就种已经在空间中收获许久的玉米种子。
欧阳昱见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朝着他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开自己的屋子,随后便低着头继续看书去了。
临走时窗外的天空已经变得阴沉下来,乌云密布遮挡了太阳的光亮,屋子内变黑不少。
宋群青清楚看见欧阳昱将书凑近了桌上的蜡烛旁,眼睛也凑得更近了一些,有时候看不清字还时不时眯眼。
将这幕记在心中,宋群青拱手行礼后便告退了。
*
看着宋群青勤勤恳恳地披着蓑衣在开垦田地,谢淮安皱着眉道:“让仆从们来不就好了,你就开个一分地体验体验就好了,何至于把一亩地都开了出来?”
他的声音穿透雨幕直达宋群青的耳际,他牵住耕牛的缰绳,转身道:“欧阳夫子说实践出真知,我觉得这句话倒是没错,若我不完整体验一把岂不是出不了真知了。”
知道他一旦做下决定便是谁劝也改不了,谢淮安招了招手:“找人去厨房做姜汤去,到时候姑爷开垦完便送过来。”
“是,少爷。”绮罗身后的一个丫鬟轻声细语地应了一声,转身小跑去了厨房。
幸好谢淮安从谢家的农庄借了一头耕牛过来,短短半个时辰便将一亩地开了出来。
不然光靠宋群青一人干,还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
夏天的雨来的突然,去的也突然,等到宋群青干完开垦的活儿雨已经差不多停了。
他从谢淮安手上接过了姜汤,咕咚咕咚将温热的姜汤全部灌了进去,顿时感觉被雨淋湿的身体暖了起来。
地开垦好了,下一步便是播种了。
玉米播种,会先用牲畜粪便和成一个个小泥团,挨着在田地上放上几排,玉米种子就安在这些泥团当中。
等到玉米种子发芽,长到两寸左右时,便将这些泥团挨个放在田地当中进行分栽。
如今宋群青等不到育种这一步,直接从空间中移了一些幼苗出来,一排排将幼苗分栽在刚开垦出来的田地中。
等到分栽施肥完,在花园内石桌旁等待的谢淮安早已控制不住睡意。
要不是有手支撑着头,恐怕这一点一点的头早就撞上了硬邦邦的石桌。
宋群青从侍女那儿接过水和帕子清洗了一下自身,转头便看见谢淮安这副模样,不由地轻笑出声。
刚刚他还在分栽时就让谢淮安先行回去睡觉,哪知道这个粘人精却说一刻也不想离开自己,宁愿坐在石桌旁打瞌睡,也不愿意回房睡觉。
他放下帕子,徐步走到谢淮安的身边,正要准备打横抱带人回房间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