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第52章 慌乱的王允(1/2)

刘隅听到王允这般说,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王允继续劝道:“云起,事关大汉社稷,万不可犹豫。”

刘隅点头道:“世伯,侄儿知道轻重,若真是天子有难,侄儿必然粉身碎骨,也会舍命相救。”

王允听出刘隅话中隐藏的含义。

“贤侄,莫非还不相信这诏书是天子所发?”

“侄儿只是有些想不明白。”

王允饮了一杯茶。

“不瞒贤侄,诏书从宫中带出后,老夫已经细细研读无数遍,断不会有假。天子虽然年幼,却是聪慧之人,能看清董卓的面目,发出此诏,完全可能。”

“贤侄你想啊,如今天子被困在宫中,除了身边近侍,任何人都见不到陛下,除了天子自己,谁又能发出诏书?”

刘隅细细查看勤王诏书,玉玺清楚,断然不会有假。正如王允所说的那样,除了天子,谁又能发出诏书,总不会是董卓吧?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如今董卓大权在握,在雒阳的温柔乡中,早已经沉醉。

大权在握,美人在怀,曾经的西凉的雄狮乐不意凉,怎么会给自己找不痛快。

“世伯言之有理。这件事侄儿细细筹划一下,如今侄儿虽有诏书,却无兵无将。当务之急,是要找一个实力强、威望高的诸侯。侄儿心中有一个人选。此人就是冀州袁绍,他实力雄厚,威望也高。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此事必成。”

冀州,袁绍。

王允听到这两字,脸上一怔。他又不好说出袁绍的野心,只能委婉说道:

“贤侄,袁绍此人,虽然势大,老夫却担心他明哲保身,不会来救陛下,老夫觉得你出雒阳后,去找南阳袁术,他是袁氏嫡子,威望和势力都不弱于袁绍,如果得到他得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刘隅有些不解,在的印象中,这个时期的袁绍凭着一句硬刚董卓的话,在朝野上下威望极高,后来十八路诸侯,盟主之位,也是由袁绍担任。

而袁术相比袁绍,还差了好几个档次。

担任盟军粮草官之时,扣发孙坚的粮草,致使孙坚在虎牢关大败,他的大将祖茂战死。可以说如果不是袁术小人行径,那一次孙坚就有可能攻破虎牢关,直扑雒阳。

如果一战能到雒阳城下,这段历史极有可能会改写。董卓西迁长安,焚烧雒阳的也许就不会发生,汉朝的命运也许还会存续。

后来他拿着一块玉玺,就觉得是天命所归,直接称帝。被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身死业消,成为天下的笑柄。对于这个一个既无见识、又无肚量、偏偏野心还大的人,刘隅实在不看好。

“袁术虚有其表,断不能担当此任。”

王允继续说道:“云起,老夫心中还有一人,定然能担此大任。”

“世伯请说。”

“此人和云起一样,也是汉室宗亲,他单枪匹马入荆州,平匪患。仅仅年余,就使得荆州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如今手下精兵数十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晋末雄主
晋末雄主
李郯在舒服大床上,却莫名地昏睡过去。再次醒来发现自己睡在羊圈,绝望地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八王之乱刚结束的时候。七年后,永嘉之乱将会爆发,开启五胡乱华几百年的乱世世家豪族纷纷衣冠南渡,神州北方大地将会出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般惨绝人寰的景象。来不及多想,为了活下去,李郯开始了自己的挣扎!
茶鸣鹤庆
从变成宝可梦开始无限转生
从变成宝可梦开始无限转生
关于从变成宝可梦开始无限转生:++(系统只起辅助作用)贝尔看着眼前的面板,陷入了沉思当中,难道…我不能当人吗???于是,宝可梦世界就多了一个叫做贝尔的神秘精灵,无论是天空,或是海洋,又或者是陆地,它无处不在……希罗娜:回应我的呼唤,meage进化…大吾:又没矿石吃了吗?看把你饿的…渡:唉~又败给它了!沙奈朵:夫君~……第一世:虫族崛起第二世:……其中会涉及到海陆空三个不同的地图,主角会无限转生,
念语人
大夏烟雨
大夏烟雨
吴忧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王朝,刚穿越来便要被砍头,原因竟然是他有一个当大官的亲爹,而且是一个巨贪。事情败露,连带着吴忧也成了阶下之囚,且看主角如何化险为夷,逆转人生。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浊酒一杯,都付笑谈中!
喜欢赤鹰的包金
穿越三国,开局抓到刘备夫人
穿越三国,开局抓到刘备夫人
穿越成了卧牛山的寨主,原本想按照剧本等待加入刘备阵营,可意外发生他劫走糜贞。意外还在继续,曹操侄子奉命到温县接人也成了裴元绍刀下之鬼。这下完了,同时得罪了两位至强者,这开局也太难了。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继续当山贼直到被某方势力剿灭?还是另投其他诸侯,成为炮灰?又或者自起炉灶做大做强,从此走上争霸之路。
等风7
谁让他做皇帝的!
谁让他做皇帝的!
大明正德四年。距嘉靖接手皇位还有12年。朱寿看着是圣明好皇帝,其实只是被杨廷和操控的打工仔。想求活,想靠皇帝身份去混吃等死,也想过去反抗,不料却激怒幕后操控者,被报复。这次教训,也成为他掌控大明帝国的开始,内廷前朝,都是他的棋子,随着他一同跌进滚滚向前的历史浪潮中。打工仔朱寿。结交的默契搭档王阳明。想给自己博名的帝师杨廷和。想做立皇帝的刘瑾。靠谋略,圆滑做人的李东阳。倔强,保留骨气的王鏊。杨廷和
五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