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朱祁钰端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
沉声问道:“于尚书。
关于新任尚书的人选,你有何建议?”
于谦躬身行礼,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臣以为翰林编撰彭时与商辂皆为合适之选。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祁钰微微颔首,信任地说道:
“既是于尚书所荐,必无差错。
便依尚书所言!”
正当君臣二人商议之际。
突然一声急促的“报——”声响起。
打破了宫内的宁静。
一名将领气喘吁吁地闯入宫中,面色慌张地禀报道:“陛下,不好了,出事了!
紫荆关守将传来急报。
瓦剌军队即将兵临城下!”
朱祁钰闻言大惊失色,猛地站起身来。
急声问道:“什么?
于尚书,这是怎么回事?”
于谦也是一脸凝重,但依旧保持镇定。
宽慰道:“陛下莫急,从大同至紫荆关沿途设有众多堡垒卫所。
瓦剌军队想要攻至紫荆关并非易事!”
朱祁钰稍稍安心,重新坐下。
然而还未等他缓过神来。
又一声“报——”声传来,一名军士匆匆入内,慌张地禀报道:“陛下,不好了。
瓦剌军队已经抵达紫荆关了!”
此言一出,朱祁钰与于谦皆是大惊失色。
于谦难以置信地问道:“怎么可能?
沿途堡垒卫所的将领呢?
他们为何没有阻挡住瓦剌军队?”
军士颤声回答道:
“守备赤城堡的指挥郑谦、徐福。
雕鄂堡的指挥姚瑄,紫荆关的都指挥佥事左能,万全都司的指挥佥事黄宁。
以及永宁卫的守备阮葵,皆都弃城而逃!”
听着军士的禀报,朱祁钰面色铁青。
怒不可遏。
在明朝,弃城而逃乃是死罪,而此次大范围的弃城更是少有。
仅在靖难之役时发生过类似的。
如今,这是第二次的弃城事件。
十月十二日,京城城头上。
风卷残云,气氛凝重。
杨洪望着远方,忧心忡忡地说道:“想不到这正统帝还真有两下子,竟然真的到了京城之外。
只是我始终想不明白。
他们究竟是如何突破紫荆关的防线?”
兵部尚书于谦闻言,眉头紧锁,沉声道:
“刚刚紫荆关传来消息,我们派去的指挥佥事韩青和孙祥两人简直不堪一击。
如此轻易便让紫荆关失守,致使正统帝大军长驱直入,直逼京城!”
于谦看到城外的军阵,思索片刻,问道:
“为何不让守城军士待在墙头上。
反而让他们在城门外列阵?
是不是担心发生类似靖难之役的变故?”
杨洪点头附和道:“正是如此。
这些守城的兵马大多是外地调来的,万一有人心怀不轨,暗中打开城门,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这里,杨洪感激地看了一眼于谦,道:
“这次兵变来得太突然,多亏了你出手相助,否则我们杨家恐怕就要遭殃了!”
于谦笑了笑,摆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