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代的背景下来看,建造中的“疾风”级巡洋舰,在当下任何国家的海军当中,都可算作是最先进的战舰了。
其在动力、防护和武备,这三个最主要的军舰性能方面,皆是如此,尤其是武器部分。
“疾风”级是在这个平行世界当中,第一批采用全速射炮配置的战舰。
除了早已实现速射化的小口径火炮以外,其每舰装备的十门中口径的4.7英寸速射炮,则更是在远东地区的各支海军阵中,第一次出现。
众所周知的是,火炮在射击时会产生后坐力。而且随着口径的增加,火炮在提高了威力的同时,后坐力也必然会相应的增加。
如何解决后坐力带来的问题,就成为火炮设计中的一项重点,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火炮的射速。
在此之前,世界上的舰用大中口径火炮,普遍都是采用“架退式”的复进方式,作为反后坐力的装置。
其原理顾名思义,是指火炮的炮身刚性的固定在炮架上,在射击时炮架会整体的朝着反方向滑动,以此来抵消火炮的后坐力。
当射击完成后,操炮者需要将炮架归复原位,在修正过俯仰角,并重新瞄准等诸多准备工作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次开火。
经过这样一番流程之后,一门100毫米至200毫米之间的中口径火炮,每发射一发炮弹至少也得需要一分钟的时间。
口径更大的火炮,所需的时间则要更长,而且射击的精度也会受到更多的影响。
与之不同的是,阿姆斯特朗公司为了提高火炮射速而新研发的,是更先进的“管退式”炮架。
其炮架装有液压弹簧复进式结构,炮身通过这种复进装置与炮架弹性连接。
在射击时炮架不再整体移动,只有炮管在复进机的作用下,做后坐和复进的运动,从而提高了火炮的射速。
射速的提高,则意味着在火炮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火力,将是从前的数倍,乃至十数倍。
而且在使用了这种新式炮架后,不但可以提高火炮的射击速度,更降低了射击误差,有利于持续操瞄,还减轻了炮架的重量。
阿姆斯特朗公司依照这种原理,最初研制出的速射炮,是两型中口径火炮。
其中在“疾风”级巡洋舰上装备的,是从1887年开始列装的mk.I型40倍径4.7英寸速射炮。
该型炮采用后装管退式炮架,射速达到每分钟5至6发,在改进后更是提高到了每分钟10发。
一般采用十人为一个炮组,最大射击仰角为20度,最大射程12,000码,有效射程3,300码。
另一款速射炮,是在1889年定型的mk.I型40倍径6英寸炮,射速与4.7英寸炮相当,但威力更大,最大射程也增至15,000码。
在这个海军装备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防卫军海军通过引进“疾风”级巡洋舰,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度追赶了世界最先进的潮流。
不过这也要等到两年后,“疾风”级两舰回到两江后,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来。
而在光绪十四年的大清国内,所有关心海军事业和洋务建设的人们,最感到兴奋的事情,还是要数听到北洋海军正式成立的消息。
随着北洋新添数艘新舰,各基地港口和炮台的建设也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