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满清朝廷,对外新败,对内也越来越失去了对地方上的掌控能力,统治根基已然出现松动。
在这种情况下,病急乱投医的清廷,急需寻找外部力量作帮扶,其外交政策也由“以夷制夷”转向了“结强援”。
而且清廷内部主张亲俄的风论日盛,李鸿章和奕匡便都是“联俄”的代表人物。
因此,此番大清以此二人为特使前往沙俄,除了对沙皇进行登基庆贺外,也赋予其寻求与沙俄结盟的使命。
如此一来双方算是不谋而合,也就此开展了相关的秘密谈判。
经过反复讨价还价,二人代表大清,与沙俄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和外交大臣阿列克谢?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共同签署了《清俄密约》。
该密约规定,大清在遭到日本的入侵时,或内部出现威胁清廷安危的叛乱时,沙俄都将以全部海陆军予以援助。
交战期间,双方应尽量调集全部物资予以投入。大清的所有口岸均准沙俄战舰驶入。非两国共商,一方不得单独与敌方议和。
为了便于沙俄运输部队,大清允其于黑龙江和吉林地方修造西伯利亚铁路的支线,以达海参崴,该事交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
平常无事时,沙俄也可使用该铁路过境军队和物资。
条约有效期为十五年。等等。
这份条约,虽然没有承认沙俄以往对大清国土的侵占,但却认可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在客观上有所默认。
因此沙俄凭借此约,也算在一定程度上得偿所愿,还攫取了“清东铁路”的筑路权等新的巨大利益。
大清这边,则自以为得到了“续命的丹药”,实际却是在饮鸩止渴。
不过这事,虽说为给满清延寿并无太大的帮助,但给两江日后能增添许多的麻烦,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参加完沙皇加冕典礼,又签署了密约之后,奕匡和李鸿章继续西行,访问了欧美多国。
而沙俄的这场庆典,进行得也是“别开生面”,其中有很多细节,耐人寻味。
在典礼进行之时,当尼古拉二世站到加冕圣坛的台阶上,镶满钻石的沉重的圣安德烈勋章的银链,从他的肩上稀里哗啦的滑落在地上。
当加冕之时,4公斤重的帝国皇冠,正好卡在尼古拉二世额头的伤疤上,让他疼痛不已,不知是否又会让他想起几年前那场不愉快的远东之旅。
次日,莫斯科郊外的广场上,要举行盛大的庆典和露天盛宴。每一名到场的参加者,都将获得一份纪念品。
这对于贫困的沙俄民众们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自然是要全力获取,因此蜂拥前来申领者多达五十万人之多。
由于现场组织的混乱,这场原本的庆典因人数众多,而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造成了至少两千余人的死伤,被称作“霍登惨案”。
发生了数千人伤亡的惨案,沙皇却仍没有取消这场宴会。在他心中,这件事纵然十分不幸,但他的加冕庆典更加重要,绝不能被迫中断。
而在沙俄盛典内外的这些事情,究竟是否会预示些什么,也只能交由时间来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