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这个家里张杨氏最在乎谁?
算起来共有两个一,两个半,合计三个。
那三个?
先说两个一,张老五是一个,
他是张杨氏的丈夫。
在这个女子讲究三从四德为铁律的朝代里,张老五对她的认同就是她在这个家里能呼风唤雨的最大倚仗。
尤其是三个儿子都没立起来,娘家又不争气,理所当然张老五占据了她心中的首位。
若说谁能与其相提并论,非张知少莫属。
为什么呢?
首先,张知少是他们夫妻俩最后一个男孩。
老话早说了:“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由此可见张知少在张杨氏心里的地位。
尤其老三还能说爱笑,会哄他们夫妻高兴。
当然,有人会说这句话不对,最起码张伯书的地位挺低的。
这若是要张杨氏来说,她一句话就把你顶回去了:
“孙子能跟儿子一样?隔着一层娘肚皮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将来张老五夫妇需要养老,是住儿子家舒服还是孙子家舒服?
抛开孝不孝等一些因素,绝对是儿子家舒服。
第一,儿子赡养父母天经地义。
你又不是没儿子,人家养自己父母名正言顺理所当然,你个爷奶非得插进去干嘛?
所以,很少有人有儿子却让孙子养老的。
第二,都说婆媳是冤家,你在儿子家两个女人就够折腾的,到孙子家还不得来个三个女人一台戏?
大家都是往好日子奔呢,除了不平和的人,没人喜欢自家整天打打闹闹的。
其次就是子嗣了。
说来张家整个家族是村里出了名的人口少。
不仅男丁不旺,而且女孩更少。
自然而然族里的一些人就有了,谁生的男丁多,谁的功劳就大的想法。
张杨氏就是其中的翘楚。
她私下早就计较过了,张知少这个小儿子却有可能先于大儿子生下‘嫡长孙’。
这并非胡诌。
你算算:
小儿子张知少出孝便能娶妻,而老大媳妇宋氏体弱多病是人尽皆知的事,两房到时同时用力,谁先生子还真说不准。
就算都能生儿子,看母亲也知道谁家娃强,谁家娃多。
除非老三家的没生儿子的命。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
按照两口子私下的想法,日后分家两人他们早就合计好了是跟小儿子过。
虽然从古至今讲究嫡长制,但那一般都是豪门世家才讲究,毕竟这关系到爵位传承,而普通百姓大可不必。
尤其张老五夫妻大半辈子经历的都是乱世,实用才是真道理。
如此,作为老两口将来依靠养老的小儿子当之无愧的成另一个一了。
除了这两个,还有两个半。
一个自然是张知壮。
虽说他在父母心中比不上弟弟,但他到底是男丁,长子的地位在那儿摆着呢,完全当的上一个‘半’。
另一个是张杨氏的小女儿张贵英。
作为家中的女娃,本该不受父母重视的,奈何她有一个好命,就凭这点足够她在这个家里养尊处优了。
话说回来。
张杨氏一看爱子动怒了,立马住了嘴。
同时,张老五父子刚好没说话,一片寂静中,越发显的那一点小声音格外的响亮。
只听“扑腾”一声,有什么东西掉进了院内。然后,一个对张老五来说非常熟悉的声音在院内响起:
“杏叶,开门!我回来了!”
“哎呀!是大哥!”
张杨氏惊的身体一跳,差点从炕上跳下来。
张老五一边穿衣,一边气急败坏的骂:
“还用你说?大哥咋这么快就回来了?那个鳖孙子去把他请回来的?”
张知少“刷”的一声,把被子往头上一盖,整个人顿时一动不动的,片刻一阵响亮的打呼声已在正房响起。
隔壁的平房里,宋氏、张贵英也被张家元回来的动静惊醒了,两个本就心思满满的人更加睡不着了。
“咯吱”一声开门声传来,张申氏披着棉衣把男人迎入家门。
张老五停止了穿衣,就那么半穿着衣服,拿起烟袋吞云吐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