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我的巨舰大炮

第127章 富贵险中求,一去不回头(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朝:我的巨舰大炮》最新章节。

平壤城内,尸首枕籍,血流成河,虽然只是屠城两天,被屠杀的朝鲜百姓已达八万多人。

这也是平壤遭遇第一次屠城。

朝鲜有“三都”,分别是平壤、开城、汉城。

前两次建奴征朝鲜,因为平壤的守军根本就没有做什么抵抗,所以,建奴都没有在平壤屠城,只是屠了开城和汉城。

而这一次,虽然守军也几乎是一触即溃,但是,因为济尔哈朗恼恨朝鲜不出借战船给满清,想要蓄意立威,也就悍然下达了“五日不封刀”的命令。

明末时期,朝鲜有人口1200多万。

(备注:当对官方的统计的在籍人口约为727万,因为与明朝一样,同样存在大量不在籍人口(如奴隶、仆佣等),人口学家估计当时的人口为1200万左右。)

作为三都之一的平壤,城里住着大约十六万人。仅仅两天时间,就被济尔哈朗屠杀了八万!

由此可见建奴的凶残。

建奴退兵之后,城内幸存的八万余人,得知是王昊出兵救了他们,尽皆感动得失声痛哭。

他们为王昊建了“生祠”,焚香烧纸,顶礼膜拜者,终日络绎不绝。

……

当济尔哈朗回到铁山城时,王昊的人马早已退回了皮岛。

留给济尔哈朗的。

是一座……仅有两面城墙……的废墟!

城墙被拆走了两面,城中的将军府的围墙被拆得干干净净,其它房子的砖头和石头也也都被拆走了,甚至,连铺在街道上的砖头或石板都被拆走了。

济尔哈朗知道王昊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拆了这些材料去皮岛修建、加固那些岸墙、城墙、炮台护墙、山上胸墙等等。

而留下两面城墙没扒,一方面是效率问题。因为城墙的城砖与城砖之间粘合紧密,拆起来会比较耗时耗力。

另一方面,是恶心清军。

留下两面城墙,好让清军在原来的城基上再建城墙,等以后他再来攻打再来拆。

“好一个嚣张狂妄的贼子!”

济尔哈朗气急败坏地骂道:“再过三个月,海水就要结冰了,到时候,咱们大清军队踏冰而行,数十万大军围岛而攻,看你又能嚣张到几时!”

心中暗暗发誓,若是将来能活捉王昊,必将他千刀万剐。

狠狠地骂了几句之后。

又回头对身边的亲兵道:“传令给各部统领,以牛录为单位,分兵四出,去安平道抓捕朝鲜百姓过来修城墙!”

没办法,这城墙还得修。

否则,睡觉都得睁一只眼。

保不定半夜三更王昊又用战船运兵,跑来偷袭铁山半岛上的驻军。要想尽快修好城墙,就只有多抓一些朝鲜百姓来干了。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道命令下去。

整个安平道的朝鲜百姓又得遭殃了。

不过,济尔哈朗对朝鲜人极度鄙视,根本就不将朝鲜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

待到亲兵过去传令之后,梅勒章京(旗主副将)富察哈讬来到济尔哈朗身边道:“贝勒爷,那个……硕讬贝子被俘,这事可怎么办?”

怎么办?

这也确实是济尔哈朗很忧心的一件事!

硕讬,那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代善的儿子,是努尔哈赤的嫡孙。比起济尔哈朗这个努尔哈赤的侄子,身份要尊贵很多。

这次担任自己的副将,却被王昊给俘虏了。

这事可不好在代善面前交代!

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倒是一旁的富察哈讬说道:“其实,咱们可以派个使者去找王昊谈谈,看看能不能赎回岳讬贝子。”

……

这其实……也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实际上,在当初毛文龙驻守皮岛期间,后金与毛文龙之间,就多次达成过赎回俘虏的交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系统:召唤千古人杰,铸造万古仙
系统:召唤千古人杰,铸造万古仙
召唤千古人杰,铸造万古仙: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流年如梦
明日方舟:坏了,我成了红龙末裔
明日方舟:坏了,我成了红龙末裔
(女主苇草,不过剧情在后面)我的名字叫作塔里克·雅特利亚斯,一个穿越到明日方舟的人,我现在要向你展示如何才能在这片大地上生存下去,我将面临残酷的天灾,蔓延的矿石病,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我将直面这些困难,将心中的一些遗憾打破。
雷阵宇
明末最强督师
明末最强督师
重生在大厦将倾的明末,是力挽狂澜充当救世主,还是出海远遁当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岛主呢?义父尸骨未寒,还有那即将被外人纳为妻妾的美姨娘,前世在公司内部尔虞我诈中生活的加班狗,决定在而立之年开始第二次创业了。
龙燚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上辈子,崔岘(xiàn)是985高校汉语言文学博士。这辈子,他穿越到了古代寒门——贫困的家、怀孕的娘、年幼的哥姐、六次落榜的学渣父亲大伯、日日幻想儿子桂榜高中到癔症的祖母,和只有八岁的他。崔岘:这也太惨了吧。为改变命运,崔岘外出务工,给富家少爷做书童。但少爷是个学渣,害怕进考场,想出个馊主意:让崔岘替他参加科举。结果崔岘不仅中榜了,还‘杀’疯了。八岁开蒙,八岁作、八岁半作,九岁作……无数诗坛大家
日照前川
此去直上青云路
此去直上青云路
李瑜,字子璇,原名沈大魁,四川顺庆府人,祖籍湖广黄州府,兴安二年二甲四十九名,大雍初年政治家、理财家、火器家、水利家、军事家、教育家……李瑜早年丧父,随母改嫁营山县巡检李纲,勤奋好学,乾安二十六年十六岁中举,次年会试落第,同年娶妻宁氏,兴安二年登科后任章丘知县,任职期内得鲁王赞誉。兴安六年鲁王登基,瑜迁升任右春坊右谕德,授奉训大夫,入内阁,景和元年帝赐二品金织衣,评议六部事宜,次年升太子右庶子…
卿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