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302章 复仇(1/2)

就在李瑛率领一万唐军赶往突厥牙帐的时候,仆固怀恩率领五千唐军押解着数千突厥俘虏,驱赶着马匹牛羊,赶往鏖战过后的唐军大营。

队伍的后方跟着浩浩荡荡的汉人,跟随在漫山遍野的马匹与牛羊后面,行走在草原上,好似澎湃的海浪。

秋阳照耀下的汉人衣衫褴褛,一个个骨瘦嶙峋,但眸子里却充满了希望。

因为他们知道,终于不用再给突厥人做奴隶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到阔别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故乡了……

“陈爷爷,咱们自由了啊?”

尽管身体极度疲倦,但行走在人群里面的二狗子却依旧精神亢奋,“我终于可以回雁门看看故乡的样子了。”

自从看到大唐的军队之后,老陈头就止不住热泪:“四十年了,我在草原上当了四十年的奴隶,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回到故乡……”

二狗子想起吕秀才,不禁有些难过。

“秀才叔被留在了牙帐里面,不知道咱们大唐的军队能不能攻陷贼巢,把里面的汉人都救出来?”

旁边有人附和道:“我二叔跟大哥也被留在了牙帐之中,那里至少还有五六万汉人,咱们等会见到大帅,一起求他攻破牙帐,把我们的亲人朋友救出来。”

又有人道:“放心吧,看突厥人被打的这个惨样,估计兵败如山倒了。听说这次是咱们大唐的天策上将亲征,我相信一定能够攻破牙帐,把所有汉人全部救出来。”

又向前走了数十里,这些饱受折磨的汉人终于看到了激战过后的唐军大营。

只见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突厥人的尸体。

虽然有数千名唐兵正在挖坑掩埋,但横七竖八的突厥死尸多到数不清楚,密密麻麻,层层叠叠,不可胜数……

惨死的战马少说也有三四千匹,与东倒西歪的尸体掺杂在一起,令人触目惊心。

更有两万多突厥俘虏垂头丧气,如同丧家之犬般被明晃晃的刀枪看押,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一动也不敢乱动。

就在这时,有传令兵策马赶到难民前面,勒马带缰,大声下令:

“唐王殿下已经率部赶往突厥牙帐,出发之前留下命令,让你们这些难民把战马的尸体吃掉饱腹。军中为你们提供了盐巴与柴火,还有灶具,会做饭的随我来,吃饱了之后帮忙干活!”

这些汉人在突厥牙帐中好几个月都很难吃到肉,自从前夜离开突厥牙帐后被马鞭裹挟着走了将近两百里路程,绝大部分人都饿着肚子,在旅途中只领到了几个面饼充饥,此刻几乎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

对他们来说,这遍地的战马尸体简直就是全天下最好的美味,一个个恨不得把整匹马生吞进肚子里,更何况还有盐巴调味,这无疑将是一场饕餮盛宴!

“大唐万岁、唐王万岁!”

“我会做饭,我会做饭!”

“我会烤肉,让我来!”

难民们蜂拥而上,一股脑的涌向传令兵。

传令兵被难民们的热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急忙扯着嗓子大喊:“莫急、莫急,有的是肉供你们填饱肚子,若是这些战马的尸体不够,还有二十万头羔羊与十万头牛哩!”

扎营的这片地方经过杜希望精心挑选,有树林可以砍伐树木,有河流可以饮马做饭。

好几千名难民一起动手,捡起地上的兵器把战马的尸体剥皮去脏,冲洗干净,直接放在木柴上熏烤。

不多时,草原的上空飘荡着烤肉的味道。

整整一天的功夫,这些被奴役了多年的汉民一直在吃个不停。对于突厥人来说又柴又酸的马肉,却是这些汉人嘴里的美味

战马的尸体实在太多了,尽管这些难民饥肠辘辘,但吃了整整一天下来,六万人也不过才吃掉了三百多匹。

好在此刻已经是八月时节,草原上的气温越来越低,这些马肉不会腐烂的那么快,应该还能吃个两三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木叶,觉醒闪闪果实
重生木叶,觉醒闪闪果实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社畜水木在火影世界里大杀四方;醉卧美人膝,想掌天下权;系统:你自己选择沉浸式,封存记忆
临时工牙子
书筑命运卷:苏秦的传奇人生
书筑命运卷:苏秦的传奇人生
读书实际上最为直接的就是对社会有益,并向社会证明无可替代无可或缺的自己的个人价值,并以此达到改变或改观自己的实际命运。苏秦的人生经历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可以效仿和复制人生模式。读书有用,读书致用,这是一切谋略的源头,也是生命升华的支点!
掠海飞
知否从农家子开始
知否从农家子开始
一个现代的八股文专业领域的专家,穿越到了一个名为大荣的王朝。出身寒微,从一个农家子,智斗家宅,吝啬刻薄的祖母,只想奴役自己一家子做牛做马的二叔。利用现代的知识积累拓展财路,八股文的专业对口,使得他在科举之路顺风顺水。以文官之身,提三尺剑平四方蛮夷。该如何介绍呢,他是文官里最有经商头脑的,是武人里最会读书的,是经商里文武双全的。【知否剧情线放迟了一点,盛纮会在扬州留任时间久一点,所以剧情线不能按照
必拿全勤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封建时代,不是每个人都能混起来的,更别提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穿越者。穿越为岭南冯盎的儿子,冯智彧的起点与见识远高于其他人。在这个时代,吃得苦中苦,只会有吃不完的苦。正所谓吃啥补啥,想要成为人上人,就得吃……好人?呵呵,狗都不做!
三悔人生
安家立业
安家立业
本篇故事是通过几位八九十岁年纪的太爷爷太奶奶的讲叙编写而成,此篇故事的时间是是清朝末年北方山区农村故事,米贵全家的老乡是在山西,那年那月他们老家遭遇干旱,他们背井离乡逃荒到北方山区,米贵和妻子刘秀秀是挑着挑子离开家乡,他们还挑着一双年幼的儿女,儿子是盼根女儿是花枝。他们全家进入山区后,最后选择在青牛岭山脚下安家立业,当时山脚下没有人家,后来前来落户的人家增多后,米贵全家所在的村落称为小气候村,本
春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