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442章 太白献策(1/2)

“陛下圣明,臣马上命人给杜希望将军修书。”

李泌非常赞同李瑛的决定,一脸愉悦的接受命令。

尤其是李瑛说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句话让他深感钦佩,感觉颇有哲理,甚至可以当做兵家的名言。

顿了一顿,李瑛又沉吟道:“据探子禀报,易州、莫州、檀州的刺史都去蓟县拥立李璘了,也就是说张安叛军已经拿下了半个河北。

剩下的冀州、定州、德州等地同样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而且各州的府兵数量都在两千左右,面对张安叛军堪称螳臂当车,怕是不出数月,太行以东、黄河以北就会全境沦陷。”

颜杲卿捻着胡须,满脸忧虑:“河北沦陷也就罢了,对我们更加不利的是山东、江淮、江南等地军备松弛,各都督下辖府兵不过三五千,又没有节度使驻兵。

万一幽州叛军趁着我们进攻长安之际,挥兵南下,迅速招募兵马,那局势就难以收拾了。”

得益于边军拱卫大唐,山东、江淮、江南等地已经百年没有战事,几个都督府下辖的府兵大量流失,堪称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更要命的是,这些地方不仅缺少兵力,但又人口稠密,经济繁荣,而且无险可守。

如果张守珪与安禄山有些战略眼光,选择趁着长安朝廷与灵州朝廷鏖战之际,迅速挥师南下,或许能够很快就把战线推进到长江流域,甚至能渡江南下。

如果一旦被张安叛军拿下山东、江淮、江南等地,他们控制的人口将会暴涨,可以大量募兵,使得军事实力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

尤其让李瑛感到棘手的是,张守珪和安禄山不仅很好的抓住了武氏政变的机会,而且还聪明的利用李璘做棋子,而不是直接发起叛乱。

利用李璘做旗帜的好处是可以削弱河北地方官军的抵抗意志,减少出现死战的可能性。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虽然也打着“清君侧、诛杀杨国忠”为口号,但脑子稍微正常的一看就知道这是叛乱,所以安史叛军在河北境内遭到了一些地方官员的顽强抵抗。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颜杲卿死守常山郡,颜真卿在平原郡组织义军反攻叛军。

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死守常山的颜杲卿兵败被俘,宁死不降,最终遭到安禄山亲自下令杀害,殁年六十四岁。

死后被李亨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忠节”。

而颜真卿则坚持到了平定叛乱,并在唐代宗李豫时期进入朝廷中枢,先后官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重要职位,并被赐爵鲁公,死后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但现在张守珪与安禄山打着“先帝遗诏”的旗号,只要承认李璘是正统,那就不算叛国,这样势必会让一些摇摆不定的官员失去抵抗意志,让张安叛军加快攻城略地的步伐。

“臣有一个主意!”

就在众人听了颜杲卿的担忧陷入沉思之时,李白再次开口。

这还是谪仙人首次献策,李瑛格外重视,笑容可掬的问道:“不知太白先生有何妙计?”

李白捋着漂亮的胡须,说道:“既然张、安二贼谎称李璘是接受了太上皇的遗诏登基,那就让太上皇外出封禅,让天下人都知道太上皇还活在世上。

那么他们的谣言便不攻自破,天下人也就知道李璘的登基诏书是伪诏,知道张、安二贼是谋反,也就不会被蒙骗。”

泰山封禅始于秦始皇,主要是通过祭天向世人宣誓自己“君权神授”的正统性。

在秦始皇之后来到泰山封禅的还有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以及众人面前的这位“太上皇”。

另外,武则天在位时曾经封禅于嵩山,也是历史上唯一在泰山之外封禅的名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昭昭
大明昭昭
鲁王朱以海,一辈子与清廷生死相见。郁郁而终。临终死不瞑目。发誓要化为厉鬼,看鞑子下场。天见可怜,朱以海化为幽魂,在天地间游荡数百年,终于看到中华复兴,盛世重临。这才心甘情愿的散去。却不想,重生到弘光元年六月。清廷破李闯,下南京,兵锋直指杭州。潞王胆寒,群臣无措。朱以海:这一世,我必力挽狂澜。
楠木为冠
影视:从边水往事崛起的地下皇帝
影视:从边水往事崛起的地下皇帝
:++++林峰穿越影综世界,来到三边坡,偶遇条狗王安全!王安全:“我叫王安全,找我最安全,祝老板开出大大宝石,变成大大老板!”拥有黄金瞳的林峰成功截胡赌徒孙山,开出满翠帝王绿。王安全:“峰锅,太棒了!以后喔就是你最忠诚的条狗!”王安全:“峰锅,好威武哦!犹如天神下凡!”在条狗王安全的一记记马屁声中,三边坡从此多出一位顶级大佬。猜叔、陈会长抱头痛哭:“条狗别拍了,他已经无敌了!”
番茄小阿姨
影堂
影堂
太平天下,早已有亡国之意。
思欲何存
寇国者侯
寇国者侯
江南三省绿林总瓢把子苏长河生得浓眉大眼,一身正气,却被朝廷当成了大寇……大寇又如何?寇国者侯!那就掀了那把龙椅,换一个皇帝就是了!古代背景,中高武世界,咱苏长河想干啥就干啥,绝不受气,绝不惯着你。
轻盈的胖子
素手抽针冷
素手抽针冷
在北风凛冽旌幡,战车碾破山河之前,许多人的命运早已冥冥而定。孤竹遗脉、毒蛊杀手、薄福公子、寒门鬼才……他们逐浪乱世,试剑江湖,生死沉浮,屡被打翻在地。顶多趴会儿起来,没人心甘情愿屈从自己的命运。大千世界,娑婆众生,谁将他们推向沙场,那缝制战...
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