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470章 跳进黄河洗不清(1/2)

从太原到临汾只有五百多里路。

使者快马加鞭,星夜兼程,只需要一天半就返回了太平关大营。

对于李瑛打算用银铤和金饼赎回李白的条件,正中李光弼的下怀。

一百万贯铜钱重达六百多万斤,光马车就需要一千六百辆,到时候还得分兵押解到洛阳,势必会导致手中的兵力不足。

而五十万两银铤加上五万两金饼,不过五六万斤的重量,只需要二十辆马车就能全部装下,定然可以极大的节约人力与物力。

李光弼当即毫不犹豫的命令使者再次赶往太原,答应李瑛的条件。

“你马上回去告诉唐王,只要金银一到太平关,我马上按照约定释放太白先生。”

于是,这个使者再次苦哈哈的返回太原,向颜杲卿回复协议达成。

“你回去告诉李光弼,三日之内,我们定然会把五十万两银铤、五万两金饼给你们送到太平关。”

颜杲卿又把使者撵了回去。

同时,命人在太原城内四处散布消息,说圣人决定用一百万贯赎回李白。

消息传开之后,引起了那些战死将士家眷的极大不满,有的人甚至跑到晋阳、太原两个县的县衙击鼓鸣冤,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李太白刚愎自用,害死了四千将士,陛下应该予以严惩,最好让长安朝廷杀了他,为何反而花费巨额钱财为他赎身?”

“我们死了亲人,才获得了三十贯的抚恤,他李白一条命竟然值一百万贯?”

晋阳令王晖与太原令郭莫若不敢得罪百姓,只能好言安抚,说一些李白是文曲星下凡,不能不救的话语搪塞死者家属。

甚至街头巷尾还起了传言,说李白是李瑛的面首之类的云云,要不然陛下能这么宠着他?

听了李泌的回报,李瑛摇头苦笑:“让百姓们议论吧,传言越凶,李琦就更加怀疑李光弼。

只要能够成功离间李光弼,朕名声受损又有何妨?等到李光弼弃暗投明的时候,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

李泌钦佩不已,拱手称颂:“陛下真是高屋建瓴,胸怀宽广!”

“呵呵……人总是要不断成长的嘛!”

李瑛抚须大笑,“对了,装车的时候一定要让大量的太原百姓看到,越多人亲眼目睹越好。”

“臣明白。”

李泌弯腰领命,转身而去。

李泌组织了二十辆马车来到太原金库,停在门前装车,将一箱箱白花花的银铤往马车上搬运,很快就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百姓围观。

“快看啊,这一车车白花花的银子,就是圣人拿来赎李太白的!”

“唉……皇帝对这个谪仙人真是百般宠爱,不是面首才怪了!”

“嘘……小声点,小心被官差听到抓起来。”

“我就骂,昏君!”

“唉……这年头,拼死拼活有什么用,人家随便写几首诗就能飞黄腾达,一条命就值一百万两银子!”

“怎么,你不服?人家李太白可是文曲星下凡,岂是这些兵蛋子可以相比的,有本事让你儿子也写几首诗出来!”

“放你娘的屁,李白害死了这么多人,你还护着他,战死沙场的没有你的亲朋好友是吧?”

“没办法啊,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嘛!”

百姓们吵吵嚷嚷,议论纷纷,有人红眼、有人嫉妒、有人愤怒,嘈杂声此起彼伏。

但所有人都亲眼看到了,数不清的黄金白银被装上马车,准备送到绛州的太平关,拿来给李白赎命。

就在这时,李泌提前安排的十几个做百姓打扮的人跳了出来,高喊道:“不能让李白活着回来,把马车给他掀了!”

十几个人一起动手,将一辆马车掀翻,车上箱子里的银铤瞬间撒了一地。

满地都是白花花的银铤,照耀的看热闹的百姓睁不开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影堂
影堂
太平天下,早已有亡国之意。
思欲何存
紫禁城十五阿哥
紫禁城十五阿哥
乾隆晚年,有几个儿子,但每个儿子都不那么合自己心意,以至于让乾隆不知道把皇位传给谁?而作为文武双全的十五阿哥永琰就成为乾隆最器重的儿子,但是因为永琰的生母是汉人身份,就遭到皇族人的排挤,还有与清朝作对的白莲教,以及手握大权的和珅,让永琰成为...
何小智
寇国者侯
寇国者侯
江南三省绿林总瓢把子苏长河生得浓眉大眼,一身正气,却被朝廷当成了大寇……大寇又如何?寇国者侯!那就掀了那把龙椅,换一个皇帝就是了!古代背景,中高武世界,咱苏长河想干啥就干啥,绝不受气,绝不惯着你。
轻盈的胖子
家母武则天,母慈子孝
家母武则天,母慈子孝
684年,唐中宗李显登基了,年号嗣圣!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未来是女皇武则天,弟弟未来是唐睿宗李旦,他的妹妹是太平公主,侄子未来是唐玄宗李隆基!刚刚登基的李显清楚自己接下来的命运,继位不足两个月就被母后武则天悍然废掉皇帝之位,从此流放外地,最后被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联手毒杀!内有母后把持朝政,外有异族趁势崛起。母后杀伐果断,完全是一台没得感情的冰冷政治机器,甚至随时可能杀掉自己!何解?唯有好好尽
十字王诏
大明昭昭
大明昭昭
鲁王朱以海,一辈子与清廷生死相见。郁郁而终。临终死不瞑目。发誓要化为厉鬼,看鞑子下场。天见可怜,朱以海化为幽魂,在天地间游荡数百年,终于看到中华复兴,盛世重临。这才心甘情愿的散去。却不想,重生到弘光元年六月。清廷破李闯,下南京,兵锋直指杭州。潞王胆寒,群臣无措。朱以海:这一世,我必力挽狂澜。
楠木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