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各位评审领导专家,您辛苦了,下面我把个人情况做个简要介绍,我叫关迪2011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毕业后至今一直在我院工作,从原三分院到现在的第二综合设计院,2018年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主要担任项目经理和建筑设计工作,2019年起担任智慧生态中心副主任。
工作期间参与编制标准规范一项,发表专注一部,发表论文两篇,取得了数据中心电器系统制冷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证书。19-2022年三次获得科工集团的荣誉称号,有两个项目的获得科工集团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下面是我担任项目经理的主要工作介绍,首先是住宅项目18至19年,安徽萧县圣泉乡异地搬迁安置房建设项目,这是一个ETC工程,分两个地块建设,总建筑面积21万平米,住宅45栋,建设地库餐饮托幼和老年公寓等配套设施,总投资13亿。项目初期场地的市政条件不清晰,又是限额设计。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多次去现场与政府,市政,规划等多个部门沟通协商,分析利弊,共同解决供水问题,用地西侧河流水患的问题以及各种审批流程等,与各衙门口达成协议,明确了各方的责权力,对外部风险进行有效把控,为开展设计铺好路。对内因项目人员众多,协调多配合难免会有疏漏,当时我们采用制定统一标准,各环节设计确认的方式,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接下来是20-21年的,空间重大专项。我能担任南美智利观测站和非洲埃及站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项目经理,图上是国家天文台在南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建设的中国首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项目建设意义重大,工艺设计复杂,建设要求高,资金又有限,还要望远镜工程、通信工程,航运建设勘察等多家单位协同设计。项目建设用地,分为山下保障区和山上观测区海拔呢是从2500多米,需要爆破山顶建设道路。开始因地制宜的方案,我称为天空之眼,夜景,随着设计深入,要考虑的问题越多,我封闭起来好几月查阅文献,深入了解需求,形成建设方案,和当地人艰难的沟通给我们做地勘,直到最后选择更容易落地实施的装配式方案。同时了解到当地人工价格几乎是国内的三倍,还有微波、卫星通信,航运吨位港口价格等我们都要考虑,最终形成了我们整个建设的总体方案。投资17.6亿元。
接下来是智慧生态中心2019年中心成立,初衷是在院里转型升级路上,创造更多的可能,传承不易创新由难。我带领团队以政策为导向,根据企业定位进行整体策划,根据产业链进行设计规划,以并融入航天特色,在多个领域尝试摸索,也先后去了多个城市进行项目洽谈。这是做的秦皇岛航天城策划方案,以航天为主题的公园,智慧农业,商务休闲,生态康养。这个是HEN省智慧农业师范园建设,把产业链价值链引入农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是功能分区,总平面图,效果图,这是大田种植,这是航天育种基地和粗加工区,这是垂直工厂,在玻璃温室设计中呢,融入了很多绿色的创新技术。
下面这个是有集团多家兄弟单位合作,整合利用航天资源,形成了航天智慧综合管廊,从管廊工程的五大系统支撑,航天特色技术和产品,项目定制方案到推出商业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路线。这是试点项目。
除了以上的工作,近年来呢,我也一直在参与了院里的产业园、工业园区整体规划,方案投标设计、可研初设以及施工图设计。这是投标五院昌平未来科学城园区整体规划投标,总建筑面积15万平米,包括科研创新区、联调试验区,整装以及综合保障区几个板块,整体定位为新一代智慧生态园区。这是廊坊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厂房项目。共计21万平米,我们做了其中的二期8万平米的施工图设计。有高端工业部,轻量化部,检验中心,动力中心以及科研楼等。下面这是三院的快反中心项目,包含研发楼呢,3万平米,试制厂房7千平米,在这个项目用户要求非常高,从可研初设到施工图,我们在多方面彩用了精细化设计,用BIM对整个厂房水电气进行联合设计,目前这个设计效果还是比较好的,现在项目已基本建成等待最终的竣工验收。这个是三院一个投标项目,结合目前的原址大楼做的科研生产指挥中心。地下复合设计。
最后呢,再简单说一下,目前也做得比较多的一类项目数据中心。这是做了四川绵阳超算中心,总建筑面积2.6万多,建设了B级的高性能机房,单台最大的有200千瓦,采用了直流供电技术,配有柴油发电机组和制冷占,定制机柜有70%的液冷+列将空调的30%的制冷,采用冷塔与智能主机并联的自然冷却系统,设计PUE是不大于1.3。这是整体的平面规划,这个是在青海的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初设和施工图设计,面积9000多平米,B级的数据中心。除了新建了,我们也做了大量政府、部队的机房改造项目,这个是在马连洼机房改造,办公楼改造为机房,我们经历了机房改造最大的困难,是结构工程以及工配电工程,这个图上的是我们采用了大量的阻尼器设计方案。下面这个是规模最大的等级为A级的数据中心,人民银行西安数据中心建项目,也是从顶层规划架构做起,包括需求分析到工程建设方案,10万平米,机柜7000台。投资约20亿。还有一些已经建设完成的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的3号4号数据中心楼。容纳机会也都在600机架,正是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心项目,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数据中心建设的技术导则,开展了培训课程,成长了一批向经理,完成了关键技术的储备到能力转化。最后我想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各位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无私帮助,我将继续努力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希望大家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