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五十两的银票,再加上四张十两的银票。
轻飘飘的。
谢令和却笑出了牙花子。
算了一下所有的银子,总共还有七百二十两银子,以及几块碎银子和一些铜钱。
去年买橘子,总共赚了八百两银子,之后买了一个一百亩地的庄子,花了二百四十两银子,还剩下五百六十两。
之后。
办契书花了二十两银子。
还剩下五百四十两,年底盘了粮铺的账,结余了四十两银子,才开了几个月,已经是很不错了。
取了八十两作为钱苟、李长平、李二苟一家和安福的酬劳和过节钱。
因此,自己手里还剩下五百两银子。
如今,又有了二百二十两银子,就是七百二十两银子。
镇上开一家粮店就够了。
谢令和不想把钱放在手里,钱生钱才是最好的,她自言自语:“干脆抽时间去县里再买一间铺子,正好野橘林庄子上的稻谷要成熟了。”
‘’只是,谁管呢?”
谢令和认识和信赖的人不多。
她自己也不可能每天在外面跑,至少,在四个弟弟考中进士之前不会。
这么一想,她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了一个人。
“有空去问问他。”
暂时放下这事儿。
……
下午。
识字班。
下课后,去年第一次正式开班的学生李风走了进来。
“老师。”
谢令和诧异:“怎么了?”
李风有些不好意思:“老师,是这样的,我在码头帮忙记账,空闲时间拿出你给我们的习题册看,结果管事看上了,觉得很有用,想要买份给家里孙子用,让我来问问你愿不愿意单独出一本习题册。”
谢令和惊讶:“习题册?”
李风又道:“管事愿意出二两银子买一份。”
“这……”
谢令和没有立即答应:“让我想一想。”
李风也没有多说什么:“好的,老师,你想好了和我说就是。”
“嗯。”
谢令和点头,笑着关心:“最近工作如何?有什么难题就和老师说。”
李风憨笑着摸了摸头:“一切都好。”
“多亏了老师教我们的心算法子,我在几个账房里是算得最快最好,准确率最高的,管事的说有机会像上面举荐我,把我调去铺子里。”
谢令和为他高兴:“这是好事啊~”
码头上记账,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盘点会计,每天风吹日晒的,条件艰苦,薪水也低;要是去铺子,不仅工作环境好了,而且还没这么累,薪水也高。
李风:“都是老师教得好。”
谢令和摆手:“别这么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李风笑着点头。
“……”
寒暄了一句。
她和李风告别回了家。
……
屋里。
回想到李风的话,她陷入了沉思。
“习题册吗?”
其实古代科举也有历年真题卷的说法,各大书院也有类似的说法,只不过,不会像谢令和那样,按照每本书出专门的题。
这叫做题海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