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刷小视频,几乎都是电视剧《小巷人家》的片段,虽只是零零散散的小片段,七拼八凑起来,差不多就将整部剧所表述的故事摸清了。
居中有让人糟心的庄爷庄奶,让人不想理睬却又不得不见面笑着打招呼的邻居,可更让人能够坚持看下去的原因,我想多半是黄玲与宋莹这两家的成长故事。
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除了书本,就是看以往的影视剧来了解。对于一个出生成长于90年代的我来说,无法评价居中情景是否符合年代背景,却可以肯定的说剧中的情景、家庭关系、人物矛盾,就算放在当下社会也是很符合现实的。
剧中人物我挺羡慕筱婷,虽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大家庭,可父母不是这样,并且有一个疼爱、维护她的母亲。
在筱婷跟栋哲瞒着父母领证被发现后,黄玲在上海旅馆那晚跟筱婷说的话挺令我动容。愿意大概是:爷爷奶奶重男轻女,却无奈黄玲有工作,并且工资比丈夫高,所以她疼爱筱婷让爷爷奶奶没办法说什么;老人希望筱婷读中专、技校,可以很快就出来工作、嫁人,然后就能继续他们的吸血,黄玲用她的坚持供女儿读书,女儿想怎么样就怎样……女性,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己有经济收入就能有话语权,遇到事情可以不用看人脸色、仰人鼻息。
筱婷是幸福的,母亲顶着压力疼爱她,宠爱她,让她可以一直坚持自己的求学之路,让她能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这方面来说,黄玲对女儿的教育也是很成功的,她的坚忍让女儿可以勇敢的去走跟自己不同的路,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另外一个让我羡慕的对象就是栋哲,父亲是高知分子,母亲虽只有初中文化,却懂得如何爱自己,父母的相处模式他打小看在眼里,这让他从小就懂得如何爱自己、如何爱人。
栋哲的父母遇到事总是有商有量,父亲可以想尽办法满足妻子、儿子的需求,遇到重大事件拿得起放得下----这些都潜移默化刻进了栋哲的记忆,将他养成一个有责任、有追求、懂感恩,在爱与被爱之间可以很好平衡,为了自己所想可以拼尽全力的人。
栋哲是温暖的,父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成为彼此的依靠、都可以无条件支持他,让他这个做儿子的既可以无忧无虑,又能尽己所能去达成自己的梦想。在剧中这群孩子中,一开始,栋哲不是最聪明的,是挨揍、挨训最多的,可回看他的成长之路,他又是最顺的。
出生环境,成长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可小觑,尤其在成年后面对各种选择时会发现我们身上带了很多父母辈的影子。有些是我们想摆脱的,很难,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尽力让它隐藏起来,在年复一年的蹉跎中,只要我们意志够坚定,自是可以慢慢弱化它们带来的不良影响。有些是我们想珍惜的,并且希望能够传给我们的下一辈,让后辈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走得更好更稳。
出生无法选择,成长也多少带点无可奈何,好在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尤其在可以独立自主的时候,我们便拥有了成为想成为的人的选择权。
或许不能拥有筱婷与栋哲的出生与成长,可我们能够选择让自己成为黄玲、宋莹或者林工,这不是挺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