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页,子三,明鼻识界即藏性。
蕅益大师讲到,我们修学大乘佛法,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他说:“未开圆解,不应辄论修证。”说一个菩萨你没有真正地大彻大悟开圆顿解,你没有资格谈修行。我们没有正式打开智慧眼之前,这个时候叫作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我们不敢说修行。修行,就是你面对任何的人事的时候,你那个观照力要现前。第一个,不迷,这个是最关键。你任何事情的时候能够觉而不迷,你的观照、你心中的灯光要打开。你心中的蜡烛没有点亮之前,你这个叫跟三宝结缘,你这怎么算修行?修行不是说全世界的人都不要来吵我,我眼睛也不看,耳朵也不听。这个到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叫作无想定,外道无想定,错损菩提。你把你的整个明了性的功能全部破坏,以后你更难修行,变成一种迟钝的、暗钝的菩萨。
我们要永远了解一个情况:外境是没有错的,错在我们心中的颠倒。所以佛陀说,外境就像一把两面的刀,它可以伤害你,但是它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巧妙在你一心。你观照力没有现前,你一定要起颠倒,外境就是对你产生伤害;你能够正确地观照,所有的外境都是你成佛的资粮,你非常需要它的。所以,关键是我们怎么能够在任何因缘当中保持不迷不取不动,而这个不迷又特别的重要。本经当中的不迷,也就是你对于所观境要经常保持即空即假即中的观照力,那么每一个境缘都能够帮助你成佛,你就能够从这当中成就解脱,成就安乐。
那么怎么样去观即空即假即中呢?我们看佛陀的开示。这个地方我们讲六识。当然六识对我们引导是很重要,我们六根门头会产生六种的了别性,对我们的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在我们讲说,依止鼻根去相对于香尘的时候,产生鼻识的了别性。而这个了别性,我们应该观察它是即空即假即中,我们就能够还它本来面目,而把这个鼻识的相状会事入理,把它转成如来藏妙真如性。你要能够观照,你就会把这些生灭的因缘当下转成不生灭的佛性。所以问题不在于外境,问题是你能不能转。
子三、明鼻识界即藏性 分三:丑一、总标三界;丑二、妄相无体;丑三、结妄归真
【图一】
丑一、总标三界
看经文: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
佛陀说,阿难!正如你过去所能够明白的道理,我过去在大乘的方便教法,讲到我们依止鼻根去接触外在的香尘,这两种因缘的相互碰撞而产生一个明了分别的鼻识。这段经文也说明了我们今天菩萨所观境——面对鼻识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这个鼻识,其实佛陀讲很清楚了,“鼻香为缘,生于鼻识”,它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但是我们凡夫面对因缘所生法的时候,产生一个坚固的执着,认为这个鼻识是有真实体性的,产生迷惑颠倒。那么,佛陀也就顺从我们凡夫的心情,说,好,我们也假设这个鼻识是有自体的,那你想一想看,一个有自体的鼻识,它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呢?是从鼻根所生,以鼻根为它的根本、为它的界限;还是依香尘所生,以香尘为根本、以香尘为界限呢?现在必须把这个鼻识的自体的源头找出来。
丑二、妄相无体 分三:寅一、非因鼻生;寅二、非因香生;寅三、非因共生
寅一、非因鼻生
好,我们看下面的经文:
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
假设这个鼻识是鼻根所生,那你心中以什么为鼻根呢?先把鼻根找出来。如果说你的鼻识是有自体的,而这个自体是从鼻根创造出来的,那佛陀说,那什么是鼻根?先把鼻根找出来。
这当中讲到两种:
一个是浮尘根。说是“肉形双爪之相”,就是肉团所形成的两个手指下垂的相状,就是我们一般说的鼻子这个浮尘根,眼睛可以见的这个浮尘根。
或者是胜义根。胜义根,有人说是一种微细的四大,类似我们讲的神经系统。还是能够嗅闻了知香臭、动摇、差别之性的这个胜义的鼻根呢?这个根到底是浮尘根还是胜义根呢?先作一个总标。
这以下,佛陀一一地破斥,先破浮尘根。
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
假设你的鼻识是从浮尘根所生,这个浮尘根是肉团所成。身为一个肉质的东西,其实它是属于身根的一部分,而身根所了知的是一个触尘,所以应该叫身根,已经不能叫鼻根了。而它所对的境是一个触尘,根本就不是香尘。也就是说,其实严格来说,这个浮尘鼻根,连鼻根的名称功能都不可得,又怎么能够生起鼻识呢?你连鼻根的功能都不能安立,其实它就是一种身根,怎么能生起鼻识呢?这很容易破的。
我们看破这个胜义鼻根。
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
好,你说我这个鼻识是从胜义鼻根所生,那么这个时候佛陀也是破这个胜义鼻根。说,你这个鼻根产生了知香臭的功能,那个了知性是从哪里来?我们看这段经文,佛陀其实都不是在破鼻识,佛陀在破鼻根,看到最后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因为鼻识从鼻根所生,鼻根破了,鼻识也就破了。你把它根本破了,那么它所生的鼻识也就了不可得了。
说是从鼻根所生,那你鼻根的了知性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以下有三段:以肉为知、以空为知、以香为知。
先看第一段。
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
说是这个鼻根,身上的肉团而产生一种嗅知之功能,那么这个是肉团的嗅知。这样讲,它是属于身根,它所对的是一个触尘。既然所对的触尘,它根本就不是鼻根,因为鼻根所对的是香尘。这样子讲,跟前面的浮尘根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以肉为知”是不能建立的。
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
说我鼻根的知,是鼻孔当中的虚空产生一种了知性。那么这样讲,虚空自己能够产生了知,产生嗅闻的功能,你的肉团的鼻根反而没有感觉,那这个有问题了。如此一来,应该整个虚空就是你阿难,因为虚空有感觉,而你的肉团没有感觉。那么虚空变成是你阿难之身,而你阿难之身反而变成没有知觉了。那么这样讲,你阿难的色身应该无所在了,因为虚空是无形相的,而虚空变成了你,你变成了虚空,那应该你的色身就无所不在,也就没有所谓形相的问题了,但事实上不合道理的。
看第三段。
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
我的了知性是由这个香臭的味道所生的,那你产生的这个嗅闻之性是属于香尘,是香尘所生,那跟你阿难有什么关系呢?味道自己可以产生一个了别性,那跟你阿难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再往下看。
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
这一段经文是怎么来的呢?是扣着前面“以香为知”而来。佛陀说以香为知,这样子香产生知,那跟你阿难有什么关系?变成“何预于汝”?那么阿难尊者就从这个地方来救,就是说跟我有关系啊!为什么没有关系呢?香产生知,但是我鼻根产生香嘛。A 产生 B,B 产生 C,所以我们也可以说,A 产生 C 嘛。说香产生知,那这个香哪里来呢?香是我鼻根产生的,那也可以啊,那跟我还是有关系啊。我产生香,香又产生知,所以知跟我有关系。那么这样子就来救这个“何预于汝”这一段。
看佛陀怎么破。说,好,你说这个香臭之气是你鼻根产生的,如此一来,这个香臭两种流动之气就不必生于伊兰树跟栴檀木。伊兰树是世间上最臭的树,它那个臭味发动出来的时候,四十由旬都可以闻得到。但它的花非常的美丽,是红色的,要是有人去吃到它的花,吃到它的果实,当下颠狂而死。这是一个最臭的,它那个味道就像死尸一样,四十由旬都闻得到。相反的,世界上最香的就是栴檀木,它点燃小小的一铢,在四十里内都可以闻其香气。佛陀的意思就是说,既然你的鼻根能够产生香臭之气,那么香臭之气就不必生于伊兰树跟栴檀木,你鼻子自己可以产生。佛陀先作一个按定跟假设,这以下再正式地破。
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
既然香臭之气都是你鼻根产生的,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假设香臭两种的东西不来你的鼻根的时候,你说你可以产生香气,那你去嗅闻你自己的鼻根,到底是香还是臭呢?事实上,臭就不是香,香就不是臭,这两个东西是不同性质的。你一个正常的人是可以同时闻到香,也可以同时闻到臭。而这个香臭的味道是你产生的,而且你都能够闻得到,那表示你一个人就具足两个鼻根,一个鼻根产生香气,一个鼻根产生臭气,因为香臭体性不同嘛。你的鼻根能够产生香臭,那表示你有两个鼻根。那么“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这样子讲,请问我成佛之道的人,就有两个阿难。那么“谁为汝体”呢?谁是真的阿难,谁又是假的阿难呢?所以这个不合道理。
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
事实上鼻根只有一个。那么这样子讲,鼻根能够同时产生香,也可以同时产生臭,那表示香臭两种气味应该合为一体了。臭已经变成了香,香也变成了臭,两种差别的体性就变成不存在了,那么“界从谁立”呢?世间上香跟臭的界限又怎么安立呢?所以这不合道理。你说你的鼻子产生香气,是非常不合道理的。你为什么一个鼻子能产生这么多香气,而每一个香气的差别性都不同?这不合道理。所以我们说这个“了别性从鼻所生”是不合理的,它不能自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寅二、非因香生
再看下面的经文:
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
前面是讲不自生,这个地方讲不他生。“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假设鼻识——我们鼻子的了别性是从香尘所生,那么如此一来,这个鼻识就应该以香为它的根本。佛陀先讲出一个譬喻说:“如眼有见,不能观眼。”说眼根产生见的功能,它可以向外看到山河大地、看到花、看到佛像、看到灯光等等,但是你的眼根不能看到你自己的眼睛,不可以。因为自己不能见到自己,眼不自见。自己可以看到别人,但是你自己不能看到自己。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先安立这个原则。
好,“因香有故,应不知香。”既然鼻识是因香尘而有,那么鼻识跟香尘已经变成一体的东西,那你就不能够去嗅闻香尘才对,因为你自己不能了别你自己。那这个地方就有两个问题了:
第一个问题,“知即非生”。你说,诶,我鼻识能够了别香尘,那表示你的鼻识非香尘所生,因为香不自闻。你可以闻得到香,表示你鼻子跟香两个是不同的东西,才能够产生能所的作用。所以,知的话,表示鼻识非香尘所摄。
第二个问题,“不知非识”,说我的鼻识不能了别香尘。身为一个识,最大的功能就是了别香尘,而你这个识产生以后不能了别香尘,那严格来说你已经不是一个识了。那你根本就不是一个识了,“不知非识”啊。
“香非知有,香界不成。”你说你的鼻识不能了别香尘,不但连鼻识不能建立,连香尘都不能建立。为什么?因为“香非知有”。说身为一个香尘,它本来就是无情的物质,它必须假借嗅闻功能的显发,才能够显发出来。你现在鼻识既然不能嗅知香尘,那么连香尘的界都不能建立,连香都不能建立了。
所以我们作一个总结,“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既然鼻识不能了别香尘,那么我们可以作一个结论:鼻识绝对不从香尘所生。所以不能“他生”。
寅三、非因共生
我们再看共生。
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
我们前面讲过很多次了,鼻也不能生,香也不能生,那么鼻跟香合起来当然更不能生,因为中间的界限是不能成立的。你不能够说一个有情的鼻根跟一个无情的香尘创造一个鼻识。否则,这个鼻识一半是有情,一半是无情,那根本就不合道理。这个体性不能安立,所以这个中间是不能建立起来。中间既然不能建立,那么内在的鼻根、外在的香尘也不能建立,所以说“彼诸闻性”——这个鼻识所产生的闻性,其实是一个虚妄的相状。
所以我们讲,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无生。为什么无生呢?因为它因缘生,所以它无生。那是因为你有这个业力,所以你跟这个外境碰撞的时候就创造一个假相的味道;当你把这个福报弄尽的时候,这个味道就消失了。其实,你吃东西很香,你不要以为那个东西真的很香,你不要这样想。那是因为你有福报。一个菩萨要知道,你把吃的福报花完的时候,你吃什么东西都不香了。你试试看,什么东西都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