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提名,进士及第,远远没有所想的那么容易。
这片土地永远不缺少神童天才,年少成名的有,可江郎才尽的也有。
李文亮作为这些上舍的讲学,是远远足够的。
台下诸位学子倒是都翘首以待,想要看看今日学堂开课的第一课,先生会说些什么。
还是照本宣科,让底下的学子朗诵经文。
李文亮目光扫过众学子,那温煦的目光收回认真道:
“汝等入了书院上舍,自然是已经发蒙,都是根基尚佳,定然也是悟性胜过了常人,不过却切不可生骄纵之心,汝等这般的年纪,我朝也有取得举人功名的,不过你们若是不用心读书,温书,一辈子止步于此也是有可能的。”
顾植跪坐的时间也是有些不适,不过却是要努力适应。
于是李文亮开始说起了,科举中所需要考的内容。
其他人大多数都是有些家学在身的,这些家中长辈多是都说过。
可是顾植却听的认真,虽然说他写过古代八股文的演变使,无论是两宋,还是明清都是十分熟悉。
但是这不是北宋这是大荣。
李文亮开口道:“大荣科举历经多变,元安先生在朝之时废诗赋而改经义,此外策论不变,然二者也有轻重,先策论而后经义,所以常说我朝乃是策论取士,不过童试仍需贴经和墨义两科。”
顾植也是认真听完全部,也就是说如今只有进士科,其他诸科都已经不在了。
李文亮便时务太差,因为他的老师乃是宋以由,大荣的经学宗师。
经义方面自然是不会落于人后,不过这样的科举取仕,官员也不再是空谈词赋,而重于实务的能臣。
如李文亮之流,经学和辞赋皆是上流,若是以二者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如今的李文亮早就成了新科进士,只不过自章寿,章元安为首的一批改革派,上当今官家上书言十事。
这三典贡部,以策论升降天下士,便由他而始。
这天底下的读书人,敬仰章元安的人有之,可是因此而心怀怨怼的也不再少数。
诸如不少如李文亮这种的,若没有这样的变动,他们本就可以榜上有名了。
还有一些,每日钻研经书,脑袋早就变得腐朽不堪,让他们提出一些独到见解,那不完全就是为难他们吗?
无非就是人老生常谈还有照本宣科的那几句,科举的考官又如何看得上他们的文章。
所以自然无不都落第,名落孙山。
科举乃是能够改变人生的道路,现在有人将你准备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东西,全部给推倒了。
你心里不生出怨怼,能够心平气和,不疯掉才是少数。
……
上舍之中,若是论天资聪颖,又勤学好问,那定然是顾植。
这是上下师生的印象,在这一点上却是没有任何的异议。
数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青云书院名气最大的,也就是顾植了。
可是另一边,心高气傲的顾恒,原以为自己只需要勤学苦读,终有一日能够从中舍进入上舍。
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与他一起的不乏比他聪明的,可是却又不比他少半分刻苦。
周围的同窗不知从何处得知了顾植,同他的关系。
于是有好事的同窗,好奇的问道:“顾恒,那上舍的顾植可是与你乃是同族的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