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小说家

第二一一七章 君臣父子(求票票)(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秦时小说家》最新章节。

“赐教?”

“扶苏于儒家之学,了解的其实不为多。”

“不过,昨日闲暇之时,倒是翻阅了一卷《论语》,其中有一篇扶苏还依稀记得。”

“齐景公问政于孔丘。”

“张良先生,你且说说孔丘是如何回应的?”

扶苏放下手中茶盏,口中念叨一眼,双眸闪烁亮光,扫了张良五人一眼,而后自案后起身。

见状,张良五人也是起身。

纵然扶苏单手压下,亦是无用。

“此语出于《论语·颜渊》,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对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张良一礼,于扶苏公子此问缓缓回应着。

“张良先生是儒家英杰,此语之意,想来比扶苏更为了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丘一言以蔽之,可惜,如今的诸夏间,仍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墨家无君无父,祸乱极大,此所谓机关城覆灭缘故!”

“儒以文乱法,此为数月前儒家所得。”

“侠以武犯禁,此为眼下农家之困局。”

“果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则仁礼至,秩序出,诸夏安稳无虞,庶民归于百业。”

“先生以为然否?”

踏步入厅中,随意踱步着。

儒家!

儒家的道理很不错,父皇和叔父当年也聊过这个话题,当时,自己就在身边,也听了一些。

诸子百家的道理没有错。

错的是人!

大周君臣父子失序,此所以春秋烽火,战国乱世。

眼下,大秦一同六合八荒,一切都在帝国的统治下,诸子百家想要存在,想要留下传承,唯有一条路。

那就是君臣父子!

“张良受教!”

张良亦是出列,深深一礼。

“受教?”

“有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非如此了。”

扶苏浅浅笑道。

无论张良是真的明白,还是假的明白,那都不重要,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明证。

农家!

在帝国的绝对力量之下,不会有好结果。

处理完农家,便是……儒家了。

“是!”

张良等人相视一眼,颔首而应。

……

……

“子房师兄!”

“这位帝国扶苏公子年岁不大,身上却已然有威势散出!”

“刚才……还真有些压力!”

半个时辰之后。

张良五人离开郡丞府邸,各自拱手一礼,前往城中它处。

一人回首看了府邸一眼,心有余悸道。

“这位帝国扶苏公子为始皇帝长子,少幼便是受武真郡侯、鬼谷盖聂、冯去疾、昌平君等人教导。”

“其后,入中央学宫,入护国学宫,入军中行事,参与灭燕,参与灭楚,乃是知兵之人。”

“近年来,更是在诸地历练政务。”

“始皇帝膝下诸子,论将来成为储君之人,扶苏公子估计可能性最大,就是不明白始皇帝陛下为何不立下储君!”

“储君定,则国祚安稳,则群臣有序,不为杂乱。”

另一人低语回应着。

作为儒家核心弟子,自然能够看到一些普通人看不到的讯息档案,对于这位扶苏公子。

小圣贤庄便是有相关的卷宗,而且讯息还挺详细。

“谁知道呢?”

“也许始皇帝陛下觉得扶苏公子还不足以为储君吧。”

又一人随意道。

这个事情是始皇帝陛下要考虑的事情,他们想的再多,也是无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