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扬对朝廷的忠诚,远在郑家之上。
在崇明岛上坚持了很长时间。沈廷扬更是因为风暴吹到岸上被俘,与部下七百人皆不降,被活埋。
夏允彝,更是东林党的骨干人员。更与陈子龙等人创办几社。几社成员前仆后继,在松江,金山,嘉定,等等一系列地方反复抗争。父死子继,次第凋零。
这两股势力,或许不是江南抗清全部力量,却也是其中骨干力量。
可以倚重的存在。
朱以海回想前世两人的一切,大喜说道:“快请。”
沈廷扬与夏允彝一起进来行礼不提。
这两人都五十岁上下,但气质完全不一样。
夏允彝更多是书卷气。
而沈廷扬除却书卷气之外,还有一股冒险家的气质。
朱以海连忙将沈廷扬扶起来说道:“沈侍郎。夏卿,你们来得正好。今日正有一件事情,请你们参详一二。”
朱以海将开辟敌后战场的情况告诉两人。
夏允彝说道:“陛下,臣有下请上秉。”
随即将一封奏疏呈上。
朱以海打开一看,正是以侯峒曾,陈子龙为首一系松江士绅上的劝进表,同时也有陈子龙一封奏疏。
“鞑子蹂躏江南,斯文扫地,臣等日夜以盼王师,松江十数家联手,有义兵数万,奋发以待陛下号令。请陛下一纸诏书,必将席卷大江上下。”
却是陈子龙有此心久矣。
“陛下。”沈廷扬不甘示弱,说道:“臣与总兵黄蜚等联兵于崇明岛上,有舟师两万余,以待陛下一纸号令。”
“军心可用。”朱以海心中暗道。
他本就知道,清廷以为江南文弱,会轻易降服。却不知道江南,以及浙东浙西抗清风起云涌,从一开始到十几年后,郑成功兵败南京城下,才真正平息。
坚持最久,形势也最复杂。
有记录的殉国人数最多。
有沈廷扬与夏允彝的表态,刘宗周督师江上,就有了依仗。
“好。”朱以海说道:“请刘先生,以大学士,兵部尚书,总督南直隶军务,各路人马听其号令。”
“沈廷扬为都御史总督各路水师。”
“夏允彝巡抚江南。其他大臣,由高先生安排。”
“是。”高弘图立即答应下来。
朱以海说道:“江南起事,秉承三原则。”
“第一,以支援杭州之战为第一。首要目的是截断鞑子后勤线,打乱鞑子兵力部署,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
只要杭州城能守住,就能激励人心。
让天下人知道,鞑子兵锋已钝。
这是首要目的。如果没有大军支持,纵然江南义军占据了几处要地,也不可能扩大影响的。
“第二,保存有生力量,不与鞑子争一日之短长。”
“秉承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不求歼敌,只求迟滞敌军运动。”
后世用智慧来解决现在的问题。
现在的大明朝廷,没有大军北上,恢复江南的能力。自然要保存忠臣义士的性命。
先站稳脚跟。以待将来。
“第三,利用水军优势,不要与鞑子在陆上争锋。”
在长江上,鞑子有水师吗?
有。
多铎下南京,收降了不少水师。
但是鞑子有水师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