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天下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
看到一块儿肥肉,很想吃,但是吃不到。使使劲、努努力,或许可能也能吃到。
但需要压上自己很多的筹码,可能是自己的名声,也可能是自己的仕途。
但是放手,又是真的不甘心。
当前,杨腾飞就是这种感觉。
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赌,为了事业而拼,为了人生而干。
成了,前途似锦,名声大噪。
败了,回到原点,丢人现眼。
印刷厂拟申请的第一批贷款,至少需要300万。
但是针对银行方面,要求提供的新书印刷、宣发、预售等相关资料时。
印刷厂只能拿出,和作者杨晓帆签订的出版合同复印件,里面还做了很多遮掩。
作者姓名、书刊名称、书刊单价、印刷数量,这些统统都看不到。
说实话,和一份空白合同,唯一区别的就是。
这个复印件上面盖了印刷厂血红的印章,还有厂长刘前进的亲笔签名。
一个四本新书发行的机遇,一个国营大厂印章,加上一个一把手厂长的签名。
按说正常的情况,肯定也能从银行贷款300万。
但是如果这个厂子,早已资不抵债,还欠着银行不少钱,下面还有100多号员工呢?
杨腾飞想看样书的要求,更是得到了严肃的拒绝,没有丝毫可以变通的余地。
别说作者他爸,估计作者本人也够呛。
其实,杨腾飞对此也能理解。毕竟商场如战场啊,越这样弄,说明搞头就越大。
回到行里,他向分管信贷的副行长,专题做了汇报。
王副行长是官场老油条。首先绝对没有同意这事,但也不说绝对不行。
反反复复就两句话:按照规定办,你老杨科长经验丰富,把好关口。
至于杨腾飞申请,召开一个临时信贷分析会的要求,也被王副行长拒绝了。
“现在行里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开会。这项工作,你杨科长决定就好。”
当杨腾飞把这一切,像倾诉一样,都告诉杨晓帆后。
怀着无比期望的心情,激动地问杨晓帆:
“儿子,你写的这几本书。真的能像你说的,能卖的那么好吗?”
如果别人问,杨晓帆可能就会简单地回复一下:“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比较熟悉的人来关心询问,杨晓帆会认真回答,“我的书发行,没有任何问题,肯定能大卖。”
杨腾飞不一样啊,那是亲爹啊,必须要更加高度重视。
而且,杨晓帆发现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