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符师开始成神

第42章 谈判大失败(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从制符师开始成神》最新章节。

“没。”

“你有什么要求?”

“咳,”听到谈工资待遇,“泥菩萨”活了过来:“月薪五千,五险……”

“嗯…”

听到馆主不满的扬高声调,徐阳立马恭敬道:“全凭馆主安排。”

“以后,你的内符不用花钱了,内符纸本馆提供,卖出去的内符你可以分一半利润,可好?”

“好,”徐阳乖巧地答应下来,接着看着对方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说。”

“我之前购买神魂金钟的五百灵石,是不是可以,呵呵。”

“可以。”

“我的符笔品阶太低,是不是可以换一枝。”

“……,可以。”

“我现在一件符兵也没,是不是……”

“你有完没完?”

“完了。”

“咯咯咯。”

顿时,陆慧馆主发出银铃般的笑声,道:“板着脸做什么,好像师傅亏待了你似的,笑一下。”

“嘻…”徐阳勉强龇牙,挤出一丝笑容。

这时,他哪里还不明白,今天的谈判大失败。

被这个师傅给坑了。

不过,仔细想想就明白了。

小小符馆哪里养得起一个制符大师。

他一个月的学费是二十灵石。

目前,符馆有三十几人,一个月不到八百灵石的收入,一年连一万灵石都没有。

炼符圆满之时的一道阵符,卖价一万二。

由此可见,阵符期高手花钱有多厉害。

就算内符和气血丹之类的都可以卖钱,数额也不会太大。

也难怪,陆馆主要唱这一出。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八相馆的乾道功法有缺,致使弟子数量不多。

不过,徐阳也不计较。

毕竟是活死人介绍过来的,当初要不是活死人替他挡下洪无极,说不定他已经躺在乱葬岗了。

“这个给你,”陆慧扔了一个戒指过来,道:“你要的东西在里面,自己看。”

储物戒指!

徐阳心下一喜。

注入灵力,打开戒指,发现是一个丈二见方的空间,里面有一千灵石和一根两端黑中间粉红的棍子。

粉色……,这是你用过的吧。

让我一个大老爷们用这个?

好丢人啊!

徐阳将粉棍拿在掌中。

【粉金刚,一阶上品符兵,可镶嵌】

【镶嵌条件:一阶符主】

【镶嵌效果:附加万斤之力;震荡伤害增加两重;获得粉金刚内蕴上品符术,重力波纹术】

效果挺好。

徐阳现在的力道才三百多斤,带上符兵一下子就增加了三十倍力道。

听着就吓人。

不过,要触发重力波纹术需要大量的灵力。

徐阳试着注入一道灵力,不料那道灵力如泥牛入泥,他继续注入,终于在消耗掉五分之一的灵力时才触发成功。

还是镶嵌比较好,自己使用太费劲了。

毕竟是以炼符四层的真气底子触发炼符八九层的符术。

好棍,估计值不少钱。

当初在灵符阁,一柄下品金光剑售价一百二十块灵石,中品的翻二倍,上品的再翻三四倍,保守估计得八百灵石。

陆馆主已是阵符中期,还留着这根棍子,可见这是一件精品。

棍是好棍,就是这颜色真的娘。

收起棍子,将戒指戴在手指上,徐阳惊奇地发现,戒指消失不见了,似乎与血肉融合在一起。

最值钱的估计是这个戒指了。

还不算太抠!

“咳,咳!”陆慧发声。

徐阳懂得:“谢过师傅。”

“嗯,好好干,以后师傅带着你吃香的喝辣的。”

这就画上大饼了?

徐阳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不过,看在送这么多东西的份上,没有表露出来。

不说别的,一千块灵石就很及时,再加上之前的两百,估计可以把符主等级升到二阶。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剑修李五
剑修李五
剑修,出剑后只有两个结局,敌死,或我死......
自在清闲
转生反派:我真的不是萝莉控
转生反派:我真的不是萝莉控
我真的不是萝莉控:叶望川转生到玄幻世界已有第十八年。直到生日时,他才得知,自己竟是一个反派!而他又没系统、没重生、没金手指,只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家世背景。唉……太难了。为了不被气运之子制裁,叶望川开始注意起了周围特殊的人。而他遇到的第一个气运之子……嗯?怎么是个萝莉???这萝莉居然还有系统!系统奖励还能被自己拿走用!从此。叶望川踏上了薅萝莉羊毛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白毛无口萝莉师傅,薅!灰毛红瞳
番茄味杂鱼
西游记扩写
西游记扩写
(明,吴承恩着。)可谓是经典,文化底蕴深厚,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感觉,没有任何想法,只为容易观看。
神秘的小土豆
天道天骄
天道天骄
关于天道天骄:天道恢弘,谁主浮生?天道一役,谁破苍穹?人杰、鬼雄、楚翘、天骄,万载后的归来,再踏归家路,再战天道桥!冥冥众生,悠悠万物,何为因,何为果?那黑手布下层层杀机!那连天大战时代的闯荡!浩瀚蛮荒,无穷天界,激昂战血如火!纷乱情仇如渊!滚滚雷鸣声震寰宇!我!林铮!回来了!
拈花一叶
弘邑录
弘邑录
古董店老板离奇死亡,牵扯一桩尘封已久的往事,古越国王室纷争,祸起萧蔷。看主人公如何将这千古迷案破解。本书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悬念丛生,充满诡异。希望读者细细品尝每一章书,各个章节之间都会有联动。希望读者能够喜欢本书,感恩每一个看过本书的...
杨少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