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天开始,王瑾仪和祖父每天饭后,都在一起学《算经》,后来祖母为了平复祖父差生的自卑心理,也加入进来。
每天饭后,祖父母带着小孙女儿,来到前院书房,说是三个人共同学习《算经》,实则是王瑾仪捧着《算经》读,两位老人认真听。
王瑾仪小心地隐藏自己的能力,假装自己也是刚刚开始学,和祖父祖母边读边学,还认真做题。
经常是一晚上只能学定理,或者学一个例题,有时急的王瑾仪态度变得极差,急的祖父额头直冒汗珠。
王瑾仪会慢慢沉下心来,反复举例子讲解,你想想,年近50的祖父还能虚心求教,起码这学习劲头是可贵的
其实时至今日,《算经》还没有讲完,王瑾仪为了让祖父能够清闲一阵,说自己需要先学一下,学好了再跟两位老人一起学习,于是晚饭后的数学进修班就停课了……
也就是从这次学《算经》以后,祖父母开始异常的疼爱王瑾仪,甚至是毫无原则的偏袒。
王瑾仪顺利成立了巧匠坊,出品被王瑾仪分别画成素描,然后写好产品性能和介绍,派人送往族里,很快负责经营的宗长又来了。
这次宗长带了一个姓班的工匠,王瑾仪给他们展示了,牵线木偶玩具,发条小青蛙,带轱辘小车,拼接玩具,女孩喜欢的活关节娃娃。
当即合作意向达成,宗长带着班大工匠和一堆样品,当天晚上宗长二人组回了族里。
很快族里专门派人过来谈合作,自然顺利谈成,王瑾仪又多了个分红的项目,就是开发玩具,王瑾仪设计,巧匠门制作成样品,交给族里生产。
这次王瑾仪要招木匠,祖父自然上心帮忙,还跟着一起对最后60个人进行考核,后来发现木匠们一旦实际操作起来,在跨院里根本施展不开,于是考核临时取消了。
在王瑾仪的提议下,由王瑾仪自己出钱,祖父帮忙,置下了第一个落在自己名下的宅院。
原本祖父带着王瑾仪看了几个城里的宅子,觉得又小又贵,祖父决定把东跨院扩一下,给王瑾仪作木匠坊。
王瑾仪觉得无论出于哪一点,都不该如此。于是说服祖父,出城开始找合适的宅子,后来在离城不到一里地,买了一处宽敞的废宅。
这个宅院又破又烂,要按宅院买,肯定不会有人喜欢,也恰恰因为这个原因最后落到了王瑾仪手里
在王瑾仪看来,它有两大优势,第一占地大,第二交通便利,当然还有一个,就是真的很便宜。
王瑾仪觉得简直捡到宝了,院子破败恰恰可以让这60个工匠一边实习一边考核,同时帮助翻建废宅,简直是一举两得。
宅子建好,考核也基本结束了。
王瑾仪按计划优中选优,留下了6个签身契的木匠,又留下其余工匠信息,结了工钱,该走的走,该留下的分组按照小姐的设计图制作各种没见过的木器。
木匠坊制作的第一个成品是海螺型书柜,之后按小姐的设计制作小手弩,当时是当做可演示的玩具送给陈智远的,现在王瑾仪想作出来送给哥哥作礼物。
按图纸做好后,祖父和王瑾仪一起去看成品试射,没有金属箭头只把木头销尖,暂时当作箭,可能连木匠都没想到,木箭飞出第一次就关进了树干,可见一把小小的手持弩,威力如此大!
祖父带着惊喜看着孙女,把抑制不住的兴奋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