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最新章节。
(作者:柳小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员,写于2024年。)
我也算是张捷先生粉丝,因为关注过其比较知名的“联想”论战,因为不属于我的专业范围,所以不敢置喙,非常安分做一名吃瓜群众。今天之所发表看法,只因为张捷先生5月21日发布的名为“转基因改定义,杂交水稻也成转基因”的视频,讨论的是我的专业领域,更重要的是视频内容有多处问题,而且有的是明显的错误。
本来想去留言说明一下吧,一是需要说明内容较多;二是留言极有可能淹没到众多评论中而被张先生无意忽视;三是张先生都说了转基因是个重大话题,所以就必须要图文并茂详细说明。
转基因的定义到底改了没有?
张先生在视频里说转基因的相关定义已经改了!听到这个说法,我大吃一惊啊,从我本科到研究生学习阶段上专业课到现在做转基因作物研究,从没有听说转基因技术的定义发生了改变啊!继续往下看视频,发现原来是张先生引用了百度百科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定义,如下面引用的百度百科原文说法!
按照农业部的相关规定,转基因食品不属于绿色食品的范畴。 [182]转基因技术是将高产、抗逆、抗病虫、提高营养品质等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转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新的品种,生产新的产品 [181]。 [36]自然界中同样广泛存在自发的转基因现象,譬如植物界的异花授粉、天然杂交以及农杆菌天然转基因系统等等。(来源百度百科)
很有意思的是,张先生引用百度百科解释转基因技术后,却对随后的自发的转基因现象做了重点关注,并随后总结成了两句话如下图。
(图略)
然后张先生话锋一转,要举例说明了,说不自由的杂交里头包括什么呢?首先就将杂交水稻归类到他说的不自由的杂交。
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的确源于不自由的杂交,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野生稻取名为“野败”。
在肯定完袁隆平院士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后,张先生再次总结,若将杂交水稻归类于转基因,咱们当然也支持这样的转基因!
然后张先生自嘲说百度百科可能不权威,因此,进一步引用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的“转基因权威关注”上的科普文章!“转基因技术是指人为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已知功能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安家落户,使该生物获得新功能的一种技术”。
随后张捷先生解读说和百度百科的差不多,因此可以确定是中国官方的定义。并提出质疑,认为现在官方的定义转基因和原来的转基因不一样。
那么张先生认为原来的转基因到底是什么呢?他最后找了360百科给出答案如图!并着重强调了所谓的原来的转基因定义并没包含杂交!
说到这,咱就要捋一下了!其实张捷先生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话:官方修改了转基因技术的定义,进而将杂交也包含进去了!那么真的是如此吗?
(1)用魔法打败魔法。可以看出张先生对百度百科的可信度还是很认可,那么我们从百度百科开始。张先生引用百度百科,用了百度百科最前面的摘要部分,还特别看了圈起来的“6自然界中的转基因”,但是为啥唯独略过“3技术原理”?
百度百科的“3技术原理”非常清晰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定义: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所以,从百度百科的定义中,怎么就解读出将杂交技术和杂交水稻归类到转基因这边了呢?不知张捷先生是否看到过百度百科这一部分呢?若没看到过,您此时看到这个还会认为转基因的定义修改了吗?
(2)再次用魔法打败魔法。张捷先生说农业农村部的科普文章中转基因定也变了。下图就是张先生说的这个科普文章。首先,科普文章就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说法将专业知识传播出去,其说法必然没有专业学术上术语准确。其次,张先生是否注意到说法中提到的“一个或几个已知功能基因”(划红线部分)的限定?杂交能做到一个或几个基因的转移吗?还是以您举例的杂交水稻为例,杂交水稻是通过花粉将父本的所有基因(大约5万个左右)一次性都转移到母本体内。所以,当您了解到转基因技术和杂交技术在基因转移数量上巨大差异时,您就不会将这个科普文章中的定义理解为包含了杂交技术。
因此,您的第一个论点-转基因改定义的说法是您的理解错误!学术界没有对转基因的定义进行修改!
今天先说到这,其他的问题明天再说,已经晚上10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