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即具备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合作分享等品质,尊重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
张宏杰的众多着作,此刻在张启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通过对明朝重要人物的深入剖析,揭示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貌,为后人理解明朝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以独特的对比视角,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和共性,具有深刻的文化思考价值。
《另一面》则像是历史的多棱镜,折射出那些被忽视或遗忘的角落。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从独特的角度解读了皇帝这一特殊角色在历史中的兴衰起伏。
《北宋变法名相》对北宋时期的政治变革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
《千年悖论》宛如一部历史的长卷,展现了千年间的种种矛盾与冲突。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和《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深入探究了中国人性格和国民性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饥饿的盛世》是名着,更是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和问题。
《曾国藩传》讲述了曾国藩如何以一种笨拙的精神,成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并全身而退的历程。这本书展现了他从笨人到圣人的升级之道。与唐浩明的《曾国藩》并称,而且更加全面。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思想观念等。这是张启在上一世最推崇的一部作品。
《给曾国藩算算账》则对曾国藩管理的晚清军队的俸饷制度、总督的收支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对陋规的产生原因及具体情况做了说明,还梳理了他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的具体收入与支出。
《曾国藩的经济课》,该书从经济角度解读曾国藩的一生,为读者呈现了曾国藩个人的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当时的经济背景等。
《陋规》,这本书深入剖析了明清时期的财政制度和官场生态,通过对陋规这一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影响。
《简读中国史》从世界史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史,将中国历史放入世界坐标中,对比了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路径和特点,打破了传统的中国史叙事框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宏观的历史视野。张宏杰告诉我们,绝对不能妄自尊大,而是要积极开放。这也是张启在上一世非常喜欢的书籍。
张启深知,张宏杰曾经所学的财经专业,赋予了他独特的研究优势。他能够运用数字化管理和经济学的思维,透视历代王朝兴衰的本质,这使得他的研究视角别具一格,见解独到。
在张启的记忆中,张宏杰毕业于魔都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师从葛剑雄教授,还曾是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历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并且在普及历史方面也贡献极大。
实际上,张宏杰根本不是仅仅向民众传递历史知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传递出了现代化的思维理念,堪称“思想启蒙者”,这是他与其他历史专家不一样的地方。
张启心中暗暗感叹,此次受托转交物件,定要不负葛剑雄教授的所托,顺利将其交到张宏杰手中。他不由得打开了手机,开始搜索张宏杰的相关信息。
坐在旁边的刘慈欣,看见张启搜索张宏杰,微微一笑,道:“张启,你也对张宏杰感兴趣?我知道这个人,一个很杰出的历史专家。”
张启道:“他可不仅仅是普通的历史专家。”
刘慈欣道:“哦?愿闻其详。”
张启道:“张宏杰已经完全研究透彻了哲学的本质,所以超越了哲学思维,能够以更高级的科学思维,研究和剖析社会和历史现象,从而看穿虚妄,从容不迫的反对迷信信仰和腐朽的传统文化。总之,张宏杰是一位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智者!”
刘慈欣道:“想不到啊,你对张宏杰的评价如此之高!你是怎么认识科学和哲学的呢?”
张启早就胸有成竹,道:“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推崇想象力,用想象力去分析未知,这很容易导致瞎猜,并且哲学没有实证功能。科学在想象力上更胜一筹,但是又能够通过理性和逻辑,懂得哪些想象力才是有价值的,可以提供实证的功能。”
“哦”,刘慈欣点了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
二人沉默了一会儿,刘慈欣率先打破沉默,感慨地说道:“张启啊,你说咱们这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有时候,我也在想,其中是不是也有一些不太好的东西?我们又如何区分传统文化里面的精华和糟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