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周春明又说道:“初期的投资,进货,资金周转,都由我来负责,不用你们操心。”
“在县城里,再招聘三到四个小姑娘帮忙。”
“第一年的分成,初步定是我七你们三,第二年是六四,第三年是五五,再往后就全归你们了。”
赵永红和李岚听着,也没觉得有太大的问题。
毕竟,铺面和资金,甚至进货渠道,都是由周春明搞定的。
人家多拿一些,也很正常。
再加上,店铺开到第四年,她们就可以全面接手,自负盈亏了。
至于为什么招那么多人。
赵永红也听闺女说过。
根据周春明的“推断”,哪怕在县城这里,布店一天的营业额就可以破千,这还是低谷期。到了旺季,这个数字能翻三到四倍。
就凭她一个人,百分之百的忙不过来。
为什么呢?
因为不要布票,而且比国营百货店便宜,这就足够了。
甚至不需要打响招牌,只要让老百姓知道这两条好处,肯定会蜂拥而至。
没办法,卖方市场就是这么简单粗暴,钱非常的好挣。
药材站那边,之前也是这样,规模起来以后,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大家都看在眼里。
赵永红虽然以前在果园组干活,做的都是些除草,洒药,摘果之类的活儿,但是她有初中学历,算账管店是没问题的。
至于家里的三个孩子,因为都要上学,所以帮不上什么忙。
倒是遇上放假,可以帮忙看店。
进货渠道的问题,其实也不用操心,周春明已经都联系好了。
现如今,纺织企业遍地开花。
布匹滞销这件事情,已经开始了。
凭着前世的记忆,以及广阔的视野,对于周春明来说,进货渠道多的是,根本不用理会省城的棉纺厂。
不可能被谁拿捏。
哪家进货价低,质量好,他就找哪家。
哪种布料流行,他就进哪种。
把布匹的价格打下来,想挣钱还不是分分钟。
跟赵永红和李岚聊了几句,周春明又说道:“我的计划是,先立足本县,把总店这边的生意搞好。”
“再想办法扩张,把分店开到市区,以及周边的五个县城。”
“只有形成了规模,才能把利润最大化。”
这个构思让母女俩精神一振。
鹿州市那边人口众多,市场需求更旺盛,赚钱的速度也更惊人。
如果不是周春明提出来,赵永红和李岚想都不敢想。
她俩没啥见识,想法很有局限性,习惯于小打小闹,不像周春明,上来就盘算着搞连锁。
“哥!你说啥我都听!”李岚笑容灿烂,“按你说,咱家这店该叫什么?”
周春明微笑道:“就叫‘岚岚布匹商行’,主打各种布料的批发和零售,我想用不了多久,这招牌就能打响。”
听到未婚夫,用自己的名字给店铺命名,李岚心花怒放,不住的点头赞同。
“很好!就叫这个吧!反正这生意,以后也要交给小岚的!”赵永红当即同意。
这女婿她是越看越顺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