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战:吕布拜我义父》最新章节。
反而会因为受到战壕视野的限制而陷入被动,这简直是自掘坟墓。
马库斯不再迟疑,果断下达了进攻命令。
第一阵列一万燧发枪手踏着整齐的鼓点,稳步向前推进。
他们身着红色制服,在晨雾中宛如移动的血墙,气势汹汹地朝着秦军阵地逼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先头部队踏入200步界限时,秦军阵线突然爆发出炒豆般的连绵炸响。刹那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罗马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像割麦子一般倒下一大片。鲜血染红了大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马库斯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他原本还想着等抵近到30米距离,效仿“七年战争”中英军的方法,让士兵们集中火力,一举击溃秦军。
没想到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沉重打击。
原来,罗马燧发枪的滑膛设计导致弹道散射严重,50步外命中率不足三成。
而秦军装备的四零铳,其螺旋膛线赋予弹丸强劲的自旋,配合戴梓设计的尖头铜被甲弹,使得200步精确狙杀成为可能。
罗马百夫长们惊恐地发现,每当军旗举起,旗手就会在心跳间隔内被爆头,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盯着他们。
当罗马火枪手还在用牛角量装火药,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繁琐的装填步骤时,秦军早已普及了黄铜定装弹。
训练有素的铳手可在8秒内完成退壳装填,配合五连铳的半自动击发机构,理论射速达到每分钟十发。
这种恐怖的火力密度,让罗马人精心排练的“三段击”战术沦为了自杀表演。
他们的第二轮齐射尚未完成,秦军阵前已腾起第五轮硝烟,秦军的火力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将罗马军队的防线打得千疮百孔。
罗马引以为傲的密集方阵,在秦军工兵铲构筑的蛇形壕沟前,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威力,成了活靶子。
四零铳的折叠枪托与前置握把设计,使士兵可以匍匐射击,大大提高了射击的稳定性和隐蔽性。
更致命的是五连铳的曲肘杠杆装填装置,射手无需起身即可完成再装填。
这种先进技术催生的散兵战术,让罗马军团的华丽横队成了死亡长廊。
罗马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鲜血染红了整个战场。
“这不是火枪!这是魔鬼的武器!”
马库斯看到副官的脑袋像熟透的瓜般炸开,红白浆液溅在他镀金的胸甲上,惊恐地大喊起来。
罗马引以为傲的三段击彻底失效,前排士兵尚未完成装填,后排同袍已如镰刀下的麦穗般成片倒下。
罗马军队的防线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未时未至,战场已呈现出一幅诡异的景象。
秦军阵前堆积的弹壳在阳光下闪烁如金鳞。
而罗马军团整齐的横队如同被巨兽啃食,处处都是突兀的缺口,士兵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惨不忍睹。
幸存的罗马士兵们惊恐地发现,即便侥幸冲过死亡地带,等待他们的是更恐怖的链弹风暴。四零铳霰弹模式发射的弹幕,能在100步距离打穿三层橡木盾,所到之处,罗马士兵纷纷倒下,没有任何人能够挡住这如潮水般的攻击。
罗马战术本质上是冷兵器时代“接触面最大化”思维的延续,他们试图通过密集的队形,在单位空间内形成最大的火力密度,从而压制敌人。
而秦军散兵线则体现了热兵器时代“杀伤面最优化”的新逻辑,他们追求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杀伤效率。
燧发枪时代5 - 8分钟才能完成十轮齐射,秦军却能在相同时间倾泻五十轮火力。
这种非线性增长源于定装弹带来的装填革命,如同冷兵器到自动武器的代差,让罗马军队根本无法招架。
五连铳的肘托设计和四零铳的膛线后坐力缓冲装置,标志着战争机器从“人适应武器”到“武器适应人”的转变。
当罗马士兵还在为站姿射击的稳定性苦恼时,秦军新兵已能在卧姿状态进行精准点射。
秦军的火炮也更加优良,不管是命中率还是射程,都远远超过罗马帝国。
秦军挖掘的战壕也很好地防止了炮弹的杀伤,罗马军队的炮火攻击对秦军造成的威胁微乎其微。
战后清理战场时,秦军工匠在罗马统帅马库斯的尸体旁发现了一本《兵法纲要》,羊皮纸上赫然写着:“密集队形是纪律的体现”。
白起将其投入熔炉时冷笑道:“用活人当纪律的祭品,不如用青铜铸就更精密的撞针。”
这一战,秦军以先进的火器技术和卓越的战术,彻底击败了罗马帝国。
伍兴和他的亲卫队也跟随秦军踏入了亚平宁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