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这时期对于大专,大学没有个明确的就业方向,后世有一部电影也拍过讲述这时期的大学生的迷茫,询问老师将来我们毕业了没工作怎么办?
老师的回答是:“不包分配那就是没有人给你准备现成的铁饭碗,择优录用就需要你们刻苦学习去争取。”
这话说的确实没错,因为大学很多专业,目前没什么就业岗位,很多专业就是按照海外大学专业一样开设,先开设再说,至于就业分配再研究研究。
此时的大学数量也不多,可选的专业不少,但那些专业没啥就业方向不说,而且授课的老师,很可能都不知道教什么。
真没开玩笑,这时期大学的专业,例如法律,金融,国贸,物理,化学等等,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是陌生的。
有几个懂经济的,懂物理化学的,懂哲学的,知识断代了。
就这一点导致此时的大学,上课属于探讨和自学,互相研究探讨,自己摸索一些东西,就业方向也不明朗。
直白说,这时期上大学你可以天天溜达,没啥事,你报考的专业老师,可能还在学习,隔三差五要出国进修,回来再讲课。
不过到了1981年就反过来了,燕京大学这类分数线比大专高了二百多分了,大学在77高考后,一边在摸索经验,一边向海外招聘人才,毕业的大学生又跑去高中授课,弥补了高中老师的空缺。
学分制从民国就有了,燕京大学一直采用,很多高校也有采用,大家熟知的雷布斯两年上完大学拿到毕业证,就是走的学分制,两年修满学分。
这时期不少人也是两三年修满学分就去参加工作了,大量初高中老师的缺口,他们去补上。
老师的待遇开始逐渐和工厂职工差不多了。
各单位也开始成立很多新的岗位,让大学的含金量瞬间提升了。
更重要的一点,也是让大学瞬间把含金量拉满的原因,第一批大学毕业的人被下放到一些单位和工厂去了。
毕业分配后,职级都不低。
把一批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觉悟不高的干部替换下来,这才是让大学生瞬间把含金量拉高的原因。
反正有文化能看懂上面文件,能解释出来给当地的人听,那就行。
大学包分配的待遇比大专好了。
大学瞬间就变成香喷喷了,之后都去考大学了。
现在大家为啥觉得清北牛批,那就知道出来就待遇好,如果导弹维修专业不需要命硬,去了就能百分百一路稳定到退休,那导弹维修专业分数线能被干到六百六信不。
任何时代,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就为了一口饭吃。
当然,这时期能上大学的家里条件都相对不错的,很多家长是看的长远,报考大专的那批学霸们家庭大多一般,只为了求一口饭吃。
时代性的东西,不能以后世眼光去看,为何这时期大家都跑去上大学,分数线能上名校不去上,大部分家庭哪里能看透未来走向吃透宏观政策,跟风随波逐流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了。
别说79年了,就是到了90年很多地区信息差也相对滞后,大强子当初考上清北不去上,跑去上人大,因为他们那边有人说上了人民大学出来就当官。
大强子毫不犹豫报考了人大,他都不知道具体学什么,就知道上这大学未来能当父母官。
78年考大学的陈楷歌觉得自己很行,是人中龙凤跑去考燕京大学中文系,结果没考上,家里给他排的第二志愿北影,那就顺理成章去上了,文坛混不上就子承父业呗。
还有葛尤考不上大学,那就走其他路子,包括陈实爸妈也能给他找其他路子,燕京上海这类地区父母辈就帮孩子赢了百分之九十了。
当然陈实爸妈比不了葛尤爸妈他们,但最起码也能听听风,找找人,帮陈实比同龄人强太多了。
更别提秦雪家了,人家都帮他出国留学路线安排好了,这就是差距,一道看不到的鸿沟。
但80年前,大专的含金量是高于大学的,主要是大批量的人为了就业去填报,很多学霸学神也都先想着就业。
后来也验证了一点,铁饭碗真的香。
1979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为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79年,高考作文题目与前两年的命题作文有所不同,采用了改写故事的形式。这种变化反映了高考作文题型与时俱进的特点,也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陈依玲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在音乐考试中因参与抢险救灾而影响表现,最终被录取的故事。
陈依玲是一个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上海某工厂担任行政工作的女性,她不仅在音乐上有天赋,还具有高尚的思想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在一次音乐学院的音乐考试中,陈依玲在初试中表现出色,唱出了冼星海的《二月里来》和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有一个良辰佳日》。
然而,在复试中,由于她连续几天参与台风和火灾抢险救灾,导致声音发涩,表现不佳。音乐学院的主考官苏林教授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到陈依玲家中了解情况,最终被她的高尚品质和无私精神所感动,决定录取她。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陈依玲的音乐才华,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她在关键时刻选择帮助他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尚品质。她的行为不仅感动了主考官,也激励了无数人。
这个范文陈实会写,打小就写【城市美容师】和【烛光里的妈妈】长大的,无非换个壳子写,突出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社会责任心,写出这些基本就扣不了什么分。
陈实在志愿书上填写了三所学校,燕京大学,水木大学,还有上海的交大。
不趁着这机会混个高学历,那就是傻了,第一志愿填写的就是燕京大学,即使今年考不上,陈实也不慌,明年燕京大学对于燕京本地的录取分数线,比今年还低,但到了1981年就惨了,直接690分了。
俞敏洪就是1980年考入燕京大学的,他最为突出的是英语考了93分,在当时属于逆天了,直接去了西语言系。
高考结束的第六天,身穿制服的人找到了陈实,没说什么原因,让陈实跟他们走。
陈实瞬间感觉不妙,估计要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