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第70章 皇上,得加钱!(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几日,李青除了照常给徐妙云诊治,大多时间都在紫禁城闲逛。

年关期间,加上大雪下个不停,工匠们大多都放了假,皇宫冷清许多,逛起来更为得趣儿,经过不懈努力,总算是把皇宫逛了遍。

除夕夜守岁,太监送来了瓜果点心,外面冰天雪地,屋里炭盆儿红红火火,四人围着炭盆儿,磕着瓜子儿聊着天,欢声笑语不断。

接着,烟花声四起,四人来到院里,欣赏绚丽的烟花绽放,年味儿十足。

这年过的,比在家还热闹。

大年初一,李青拉着媳妇儿,给朱棣两口子拜年,薅帝后羊毛。

四个人加起来,得了近百两金豆子,快顶得上李青这个兵部尚书一年的俸禄了。

其实李青很有钱,他虽是侯爵,但俸禄直逼国公,再加上如今兵部尚书正二品的俸禄,以及这些年的额外收入,正常花销,足够他用上数百年。

即便以后退休了,日子也不会差。

听曲儿、下棋、堆雪人……愉快轻松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就过了元宵节。

吃过汤圆,李青一家随着皇帝仪仗,返往京师。

……

回到金陵时,已经出了正月。

李青在家休息了一日,照常上朝打卡。

朱棣临朝后,对文臣的态度转变了些,不再摆着一张臭脸,对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等几位实干人才,偶尔夸奖几句,肯定了几人的政绩。

这一转变,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与此同时,朱棣也削减了很多工匠,减少了朝廷开支,还减轻了百姓的徭役,鼓励发展农耕。

一系列举措下来,极大减轻了百姓负担。

现如今关外平静,运河基本疏通,朱棣开始着重发展经济。

帝王的意志,尤其是像朱棣这样有实权的帝王,尤为重要。

徭役的减轻,加上清丈田亩的政策,让百姓得以喘息,顿时好过不少,日子总算是有了奔头。

朱棣在大政方针上面,目光长远,在他的举措,以及小胖的斡旋下,执行的有条不紊,大明欣欣向荣,虽然目前国库依旧空虚,但过上两年便能扭转这种颓势。

爷俩相互配合,简直无敌。

眼见君臣关系缓和,李青找到小胖,将自己的想法给他说了一下。

“士绅官差一体交税纳粮?”小胖都傻眼了,愣怔好一会儿,才道:“青哥,这话你没给父皇说吧?”

李青摇头:“这不是先给你说说嘛。”

顿了顿,“看你这意思,好像不太赞同这一方针啊!”

“当然不赞同。”小胖翻了个白眼儿,“青哥你这可真是个馊主意。”

李青挠了挠头,“为何啊?”

“士绅官差不种地,虽然他们大多都有很多耕地,但真正种地的还是百姓,亦或说,佃户。”小胖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士绅官差交税纳粮,到最后,还是落在佃户身上,这个政策虽能提高税收,苦的却是百姓,弊大于利。”

李青砸吧砸吧嘴,无可辩驳,“那摊丁入亩呢?”

“啥意思?”

“就是把所有赋税都摊进田税里。”李青道,“百姓不用再按人头收税,而是根据耕地田亩来收税。”

“这个好啊!”小胖精神大振,随即又皱起眉头,“不过……这样一来,对官绅的冲击太大了,父皇应该能执行,但…很可能会人在政在,人亡……政治也消亡了。”

他轻叹道:“青哥你要知道,官绅可包括勋贵啊!”

李青点头:“这个我知道,但不妨一试,哪怕以后真如你所言,以后会政策消亡,但在施行期间,也能极大程度上使国力更加鼎盛。”

顿了顿,“其实,你也太小看自己了,虽然武将跟你不亲近,但他们跟太孙亲近啊!”

“瞻基……”小胖缓缓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笑意,“嗯,可以一试。”

“不过,还是要中和一下,给他们保留一些特权。”小胖一双小眼睛,充满智慧,“毕竟千百年下来,他们一直享有特权,贸然全部取消,政策施行必定会有极大阻力。”

李青也赞同这种方式,主要是朱棣在富绅身上刮了太多油水,多少得给人留点儿情面,不然,真给逼急了,又是一场动乱。

“几成?”

“七成吧!”

“七成的话……那就定在九成。”李青道,“给他们一些讨价还价的机会。”

小胖怔了一下,随即大点其头,“青哥说的是。”

两人又商议了下细节,最终敲定了一个二人都满意的方案。

“青哥,这个政策……我不能提。”小胖不好意思道,“我的人设不能崩了。”

“我明白。”李青含笑点头,“得罪人的事儿我来做。”

这个策略要是由小胖提出来,那他以后可真就举步维艰了,李青倒不在乎这个。

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他得罪的人多了,不差这一回。

这项政策也就朱棣在位时能执行,因为小胖搂不住,朱瞻基估计也够呛,错过了朱棣,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推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苏氏的传承:平行世界,一个后世的理工男苏砚穿越到秦末乱世助刘邦建汉,于是一个千年家族开始诞生。自此云梧苏氏穿行于史册夹缝——这场横亘两千年的文明暗战,终要在蒸汽轮机与燧发枪的轰鸣中,迎来最后一次淬火。
晨曦行者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