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一部自传体小说,赘述一个阴郁症少年在异国他乡求学路上的枯燥生活。故事情节简单,简单到枯燥。枯燥的同时也很成功,就一点,郁达夫用独特传神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沉沦》在文学上的地位,郁达夫从枯燥中寻求刺激,在挣扎中抗争徘徊纠结,老道的行笔,却能把枯燥的留学生活写的跌撞起伏,让人顾盼流离,遐想连篇。
行文,能感觉到作者的矫揉,但又不失风度。特别是郁达夫做的几首小诗,特别赏心悦目。
“峨眉月上柳梢初,又向天涯别故居,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乱离少年无多泪,行礼家贫只旧书。夜后芦根秋水长,凭君南浦觅双鱼。“
这首小诗,意境深渊,一个“争“字写满了作者的豪情,最后结尾“凭君南浦觅双鱼“更是流落出作者坚毅的信念。而沉沦的结尾却是以悲情结尾。而作者的铺叙虽然在心理描写上跌撞起伏,但简单故事情节其实远远达不到悲情的结尾。特别是这首小诗出卖了作者的豪情与坚毅,能写出这样小诗的少年自有自己的消遣方式,怎么会寻死觅活呢。我觉得,如果作者不穿插自己写的这首小诗,或许行文效果会更好,但即便如此,也达不到结尾那种效果。是啊,郁达夫还欠读者一个悲情的故事……为什么他没有续写那样浪漫悲情的故事,我想郁达夫应该是藏在了心里。
郁达夫的这部《沉沦》如果不是已自传体小说来读,而是以散文来读或许顺理成章许多……或许才能表达作者那种爱恨无奈的爱国情怀……这也是为何当时许多青年喜欢这部自传体小说的缘由吧。没有写太多的抗争,有的只是对家国的思念与爱恨……如果你不懦弱,我何来自卑……虽然有一点点消极,但确实触动了当时的青年人,产生一段段共鸣……“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突兀的心声,却打动了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