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副班主任,我深知自己不仅是班级卫生工作的指挥官,也是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引路人。在这个角色中,我自然而然地将督促学生排齐课桌椅视为己任,视其为培养学生秩序感与责任感的重要一环。
教室地面上的金色地线如同精密的网格,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巧妙地成为了课桌排列的隐形标尺。我利用这些地线,精心设计了一套“课桌定位法”,引导学生们将课桌的前脚线与前方金线紧密贴合,左侧桌脚则紧贴左侧金线,确保每张课桌都如同棋盘上的棋子,井然有序。这样的安排,让教室在视觉上焕然一新,每一次踏入,都能感受到那份由细节带来的和谐与美感。
然而,面对三年级这群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天性爱跑爱闹的男孩子,保持课桌的整齐并非易事。他们或因课间嬉戏,或因频繁进出座位,不经意间便让课桌偏离了既定的位置。面对这一挑战,我并未气馁,而是将这一难题转化为培养学生自律与责任感的契机。
我创新性地提出了“起立对齐法”,即在每节课的上课与下课起立时,不仅要求学生向老师问好或告别,更要迅速而准确地调整课桌位置,使其与地面金线完美对齐。这一举动,起初对孩子们来说或许有些新奇,但经过我耐心的讲解与示范,以及多次的互动练习,它逐渐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条件反射,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行为。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荣誉感,我引入了“小军人”的概念。通过讲述解放军叔叔宿舍里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整齐的故事,我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整齐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态度,是对自己、对集体的尊重与负责。我鼓励学生们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将课桌的整齐视为自己作为“小军人”的使命。孩子们听后,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坚定的光芒,纷纷表示要成为最优秀的小军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坚持每天多次提醒,甚至在第一周里,几乎每节课的上下课时间都会亲自检查并指导学生调整课桌。我的坚持与努力没有白费,很快,班级里的课桌便能在大部分时间保持整齐划一,即便是我不在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也能自觉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秩序。
此外,我也深刻认识到,正副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因此,在开学之初,当得知班主任已经安排了值日生后,我很是感激,更加珍惜与班主任合作的机会。无论是就餐前的食堂等待,还是课后带领学生前往食堂用餐,我都积极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正副班主任搭班,可以也应该互相帮助”的理念。这样的工作氛围,不仅让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有序,也让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