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宠农家小糖宝

第394章 可惜三爷是个跛子(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团宠农家小糖宝》最新章节。

苏老太太,“……”

她好像是没有提小闺女的名字哈。

苏老太太在院子里接待大柳树村的女人,古绣娘在屋子里和小糖宝商量开绣房的章程。

说是商量,其实是古绣娘在提建议。

因为她觉得小糖宝没什么章程,就是想提高村子里的生活水平,以及女人的家庭地位。

“小姐仁心大度,自然是好的,只不过开绣房不比其他,急不得。”古绣娘郑重的说道:“若是单纯的教人刺绣,那倒是无所谓,可是开绣房就不同了,必须要培养一批自己的秀女。”

“这些秀女是绣房的根基,所以,必须要和绣房签订契约,否则的话,若是秀女们生了二心,后果会相当严重的,最轻的情形是绣房关门,严重的有可能会牵连到苏家倾家荡产。”

小糖宝,“……”

好吧,她确信古姨没有危言耸听。

若是绣坊承揽了某个大单子,秀女们却突然罢工了。

到时候交不了货,可不就得倾家荡产的赔吗?

这还是好的,若是承揽的是绣龙袍和凤袍呢?

小糖宝摸了摸自己的小脖子,觉得还是长的结实点儿比较好。

“古姨的意思是……我们选择有刺绣天赋的小姑娘们,签订契约?”小糖宝说道。

古绣娘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小姐别看年纪小,真是太聪明了!

一点就透!

“正是这样。”古绣娘微笑着道:“若想学会真正的古氏针法,最少需要三四年的时间,一般都要四五年,甚至更长。”

“所以,当初古氏族人中的女子,都是从五、六岁就开始学习刺绣了。”

“尽管如此,往往都是十多岁了,才会有少数天分极高的孩子,有资格学习飞针针法。”

大多数的孩子,一辈子都没有资格学习飞针针法。

小糖宝听了古绣娘的话,看了看自己胖乎乎的小爪子。

心里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提醒一下古姨,自己今年才四岁,还不到古氏族人学习刺绣的年龄。

“小姐天分极高,现在就可以学习刺绣。”古绣娘说道。

小糖宝,“……”

古姨你会读心术吗?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在村子里的小姐姐们里面,慢慢的挑选吧。”小糖宝说道:“等到发现谁有天分,我们就可以问问她,是否和我们签订契约。

“签订契约的,我们就在她学徒期间,给她发工钱。”

“不签订契约的,我们也可以继续教导,但是不发工钱。”

“古姨,你觉得这样如何?”小糖宝最后问道。

古绣娘连连点头。

小姐真是太聪明了!

她都没提点,自己就通透了。

不过,又补充道:“不签订契约的,我们只教导前面的针法,后面的几种古氏针法的精髓,要作为我们秀坊的绝技和招牌,不能谁都教。”

小糖宝想了想,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古氏针法说白了是古姨的。

古姨能拿出来传授,已经是难得了。

而且,古姨这样做,也是为了秀坊长远的利益。

“小姐,若是能找到绣庄或是布庄,收买我们的绣品,抑或是帮我们代卖,那样的话,我们的秀坊也可以慢慢的打出去名头去。”古绣娘说道:“否则的话,我们的开秀坊若是卖不出去绣品……”

古绣娘下面的话没有说,但是小糖宝明白,古绣娘说的是销路问题。

诚然,销路问题,是个大问题。

无论是自家将来的秀坊,还是村子里的这些婶子大娘们学会了刺绣之后,绣出来的绣品,只有能卖出去,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若是卖不出去,说啥都没用。

她该去哪里找销路捏?

听说海外的洋人,特别的喜欢中原的绣品。

若是能卖到海外去,肯定能卖大价钱!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末世还来不来?我的空间快满了!
末世还来不来?我的空间快满了!
关于末世还来不来?我的空间快满了!:邢杰去国外差点被嘎了腰子,绝望之际意外获得空间,以为世界末日就要来了,不好意思在自己国家折腾,想起自己被骗的差点挂了,瞬间暴走,开启了疯狂的国外零元购之旅。只是……世界末日来不来?我的空间都快满了!
吃甘蔗不削皮
纳米级恋爱
纳米级恋爱
纳小米是个傻子,跟在顾哲身后当了十几年的跟屁虫,没发现自己喜欢顾哲。若不是庄凌白问她,自己能不能追顾哲,纳小米怕是至死都只把顾哲当哥哥。庄凌白眯眼笑:“都说我跟顾哲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你算什么呢?”纳小米气鼓鼓:“我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金桔存生
无限之变形金刚
无限之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变形和金刚才是精髓
大环境破坏者啊
末世重生,我有三十六种异能
末世重生,我有三十六种异能
光雨飘落,末世降临。上辈子:末世第一年,丧尸肆虐,朝不保夕,黎盷惶惶不可终日。末世第二年,黎盷栖身香泉基地,如同九成九幸存者,像狗一样屈辱活着。为了一块霉变面包,被人围殴痛打,狠狠踩在脚下。遍体鳞伤,鲜血沾染护身符,奇迹出现。这块不起眼的石片,竟然变成随身空间。有了空间,有了能力,日子这才慢慢好起来。然而在末世第三年,被女友坑死前一天,黎盷发现空间仅是附带,护身符真正秘密…拥有三十六幅图纹,每幅
青山忍土
天神源
天神源
这颗水蓝色的星球,诞生了无数璀璨的文明,未知的灾难,未知的灵气复苏,消失50年的历史谁敢探究,直到50年后终有一批少年走出“保护圈”。
俉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