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杨再兴带领着一支精锐小队,趁着夜色,悄然向京城进发。他们深知,此次任务关系到赵辰将军的生死荣辱,更关系到整个大宋的未来,不容有丝毫差错。
而在京城,局势愈发紧张。蔡京等人见谣言奏效,便更加紧了对赵辰的迫害。他们在皇帝耳边吹风,要求皇帝下令削减赵辰的兵权,甚至将其召回京城问罪。
皇帝在蔡京等人的蛊惑下,心中的天平逐渐倾斜。他开始考虑对赵辰采取行动,但又担心引起边疆的动荡。他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内心陷入了极度的纠结之中。
“陛下,赵辰之事不可再拖。若不及时处置,恐生变数啊。”蔡京在一旁催促道。
“朕知道,可赵辰在边疆战功赫赫,若贸然处置,会不会引起士兵哗变?”皇帝担忧地问道。
“陛下圣明,臣以为可先派人前往边疆,接替赵辰的兵权,将其召回京城。若他肯乖乖回来,说明他尚无反意;若他抗命不遵,那便是谋反无疑,陛下便可名正言顺地将其治罪。”蔡京献上一计,眼中闪烁着阴险的光芒。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觉得此计可行。他决定派遣一名心腹大臣前往边疆,执行这一任务。
消息传到边疆,赵辰深知这是蔡京等人的阴谋。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若听从命令返回京城,必然会被奸臣所害;若抗命不遵,又会坐实谋反的罪名。
赵辰与将领们商议后,决定写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疏,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并解释清楚朝廷中的阴谋。同时,他也做好了应对朝廷进一步迫害的准备。
在奏疏中,赵辰写道:“陛下,臣在边疆,一心只为抗击外敌,保我大宋江山。臣所训练之新兵种,研发之新兵器,皆为抵御外侮,绝无谋反之意。蔡京等奸臣,为一己私欲,污蔑陷害臣,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还臣清白。臣愿接受陛下的任何审查,但请陛下不要因奸臣之言而动摇边疆之安宁。”
赵辰将奏疏交给信使,让其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他站在营帐外,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皇帝能够相信他的话,识破蔡京等人的阴谋。
然而,蔡京等人怎会让赵辰的奏疏顺利到达皇帝手中。他们在半路上设下埋伏,截杀了信使,销毁了奏疏。
赵辰久等奏疏无回音,心中明白定然是出了变故。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采取更加果断的行动。
就在此时,杨再兴带领的小队已经抵达京城。他们与李纲、宗泽等人取得联系,开始秘密策划揭露蔡京等人阴谋的行动。
他们收集了蔡京等人贪污受贿、结党营私、陷害忠良的证据,并找到了一些被蔡京等人收买的证人。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些证据呈现在皇帝面前,让皇帝看清蔡京等人的真面目。
而在边疆,赵辰决定加强边境的防御,同时派出使者,与周边的友好国家联络,表明大宋的立场,防止外敌趁乱入侵。他知道,无论朝廷内部如何纷争,保卫边疆的安全始终是他的首要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的局势愈发紧张。李纲、宗泽等人与蔡京等人在朝堂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
李纲在朝堂上再次挺身而出,大声说道:“陛下,臣有证据表明,蔡京等人污蔑赵辰将军,意图谋反的是他们自己。他们在民间散布谣言,在朝廷中结党营私,陷害忠良,陛下若不加以制止,我大宋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蔡京闻言,脸色大变,连忙反驳道:“陛下,李纲这是污蔑臣等。臣等所做一切,皆是为了大宋江山,他为了袒护赵辰,竟不惜编造谎言,陛下不可听信。”
宗泽也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亲自前往边疆,所见所闻皆可证明赵辰将军的忠心。而蔡京等人的罪行,臣也有证人可以作证。陛下,请您圣断。”
皇帝看着双方争执不下,心中犹豫不决。他既不想错怪忠臣,也不想轻易得罪蔡京等重臣。他决定亲自调查此事,将双方所提及的证人都召入宫中,当面问询。
这一决定让蔡京等人感到一丝恐慌,他们开始暗中威胁那些证人,试图让他们改变证词。但李纲、宗泽等人早有防备,他们保护好了证人,并将蔡京等人的威胁行为告知了皇帝。
皇帝得知后,对蔡京等人的行为感到愤怒。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蔡京等人所蒙蔽。
在皇帝的亲自问询下,那些证人纷纷道出了真相。他们揭露了蔡京等人如何指使他们散布谣言,如何陷害赵辰,以及蔡京等人在朝堂上的种种不法行径。
皇帝听后,大为震怒。他严厉斥责了蔡京等人,并下令将他们关进大牢,等候处置。同时,皇帝也下旨表彰赵辰的忠心,恢复他的名誉,并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