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前,任谁来看,他都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俊朗少年。
然而现在来看,除却俊朗,刘奕宸又带了一些成熟的书卷气。
这不禁让人想到一句古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刘奕宸在这短短的五个月内,虽然没有读那么多的书,但是却行了万里路。
俗语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况且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有刘邦这个魂形百科为他进行全方位的科普。
从人物到事件,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升斗小民,刘奕宸在老祖宗的讲解中常常恍惚,仿佛自己真实地置身于那些时代。
他曾震惊于帝王的无情(权力的斗争),亦曾感念于黔首的勤勉(饥饿线上的挣扎);
他曾赞叹于工匠的巧思(精美绝伦的古代手工艺),亦曾诧异于商路的曲折(重利轻离与对权力的渴望);
他曾缅怀于诗人的浪漫(壮志难酬仍不改豪迈),亦曾向往于侠客的潇洒(穷困潦倒的最优选择);
他曾钦佩于文人的抱负(致君尧舜的初心),亦曾飞思于将军的志向(封狼居胥的野望)。
……
还不止于这些!
周公可以为了流言恐惧,王莽可以为了志向谦卑;
刘询可以留下故剑情深,朱买臣可以去马前泼水;
苏武可以牧羊一十九年,李陵却已然是披发左衽;
诸葛孔明能够六出祁山,司马仲达却在指水为誓;
岳武穆高喝直捣黄龙府,秦会之低吟罪过莫须有。
……
刘邦告诉刘奕宸,从古至今,社会生产力在变革,社会关系在变革,但是人的复杂性始终没有变。
经过五个月以来的谆谆教导,刘奕宸的世界观实现了质的飞跃。
但是刘奕宸的价值观却始终没有动摇。
具体的表现是,他不会苛求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崇高的道德标兵,但是不允许自己的灵魂在午夜梦回时被良心拷问。
对于刘奕宸这样的想法,刘邦很是欣慰。
毕竟从始至终,刘邦从来没有指望着刘奕宸成为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他只是希望,这个陪着他走完这个世界上最后一程的后辈少年,以后能够善始善终,这便足矣!
然而这需要已经被神识改造的能力非“凡”的刘奕宸能够获得与能力相匹配的人生阅历。
否则的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刘奕宸的能力对于他自己来说将是祸非福!
刘邦不得已,只能选择提前催熟了。
刘奕宸这傻小子还真以为堂堂的汉太祖高皇帝会展现出妇人之态,对这片土地恋恋不舍……
两千多年了,看多少是多啊……朕马上就要去开新地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