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须菩提挥袖指前路,西天佛只手毁灵台】
在玄奘的印象里,受到异世前生的记忆影响,他总感觉西游里的神仙菩萨,最是喜欢故弄玄虚。
明明知道别人登门拜访的原因,却非要惺惺作态,佯装不知的问上两句闲话。
等别人一番口干舌燥的解释,又来一句“此事我已知晓”。
当年猴哥千方百计寻至方寸山、进了三星洞,报上自己的来历背景后,竟然还被扣了个“撒诈捣虚之徒”的帽子。
明明什么都知道,还非说这东西大洲相隔万里,一只野猴断然来不了此处。
还是好猴子再一番解释,须菩提方才揣着明白装糊涂、糊涂半天才清醒似的点头。
所以此行,玄奘也做好了与菩提老前辈绕话术、装聋哑、打机锋的准备。
是直接表明金蝉子转世的身份,抬一抬自己的身价,还是态度真诚一些配合表演,刷刷好感度?
是小心探听一下须菩提的真实身份,还是旁敲侧击,问问这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如此破败,究竟是怎么回事。
接着顺杆爬,积极表示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然后多讨点好处?
还是胆子大一点,兵行险棋,直接打出我是穿越先知者的大底牌,透露点未来之事,给自己换取更多撬动局势的本钱?
在一路小跑,赶到菩提祖师身边之前,玄奘脑海中闪过了很多念头。
但在来到台下之后,玄奘还是在第一时间选了一个蒲团地垫,二话不说,直接俯身恭敬下拜。
免得一个不敬惹怒了面前大能,他随便弹一下小指头,把自己给碾死了岂不亏大。
而前方,一条菩提树根须缠绕成蒲团,老仙长盘坐于其上,眉目温和带笑。
他打量着这位在渡河时,已经浑身湿透的年轻僧人,却是饶有兴趣地缓声诵诗一首道。
“金蝉转世金山僧,游魂外来游入局。九九劫数千般难,造化或在方寸间。”
自认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却不料须菩提只用一首七言诗,便在玄奘心中惊起了滔天巨浪。
金蝉转世金山僧,这是须菩提主动表示,他已经知晓了玄奘在这个世界的身份背景。
游魂外来游入局,这句则是一口道破了,他玄奘其实就是一个灵魂穿越者的事实。
甚至须菩提还用“游”入局这一个游字,暗指他已经了解到了三星洞外,玄奘涉水渡河时的片刻惊险。
九九劫数则不必多言。
自然指代的是西游量劫九九八十一难,这代表须菩提,至少已经知晓了未来的大致走向。
至于最后一句“造化或在方寸间”,在玄奘听来,这更像是一句提示。
亦或者,如果再带上点恶意深入揣测一下,这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威胁。
方寸间、方寸山,造化或在方寸山。
这不就是在暗示,若是玄奘想要在九九劫数中有所作为,那就必须在方寸之间。
或者说,就是要在他须菩提的帮助下,寻求造化变数吗?
这一首诗,除了最后半句尚需深思揣测外,其余部分的含义都非常浅显。
浅显到玄奘甚至都有点不敢仰面,与盘坐在树根上的菩提祖师对视。
但这样僵持着也不是办法,玄奘迅速收敛了自己的思绪,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想法抬起头。
却看到须菩提端坐高处,向着他一挥衣袖。
哗啦——!
一圈如同全景环绕般的流水荧幕凭空升起,将玄奘围拢在其中。
光影闪动之间,一幕幕包含着大量信息的场景,径直浮现在了玄奘眼前。
也在一瞬间,彻底吸引住了玄奘的注意力。
最初,玄奘看到了一片乌黑的蚊群向着西方而去。
它们如同一团乌云般冲入灵山福地,如入无人之境,径直扑向前方一片霞光异彩的池塘。
清澈的池水中间,生着一朵金色的莲花。
莲生十二品,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绽放着柔和而庄严的金色光辉。
它在池水间缓缓旋转,荡漾着天地间最为悠远的梵音。
仿佛能引导万物众生,共同步入一片无垠的宁静与智慧之中。
而这朵十二品金色莲花,正是乌黑蚊群的目标。
在看到这一幕场景时,众多犹如配图文字的信息,随即如同流水弹幕一般,纷纷在玄奘眼前闪过。
八宝功德池、十二品功德金莲。
皆为如今的佛门前身,西方教压箱底的珍贵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