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马车驶出皇城,才缓缓开口道,“你被封吴王的事,现在朝野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天纵奇才,还有人说你是妖孽,欲除之而后快”。
“父王怎么说?”朱高爔知道徐增寿和朱棣私交甚厚,一直有书信往来。
“幸亏他有先见之明,早给你留了几个人,四个贴身服侍的宫女,六个内侍,全都身手不错,这段时间,都是我亲自训练,你现在风头正盛,小心有人下黑手”。
“识字不?”朱高爔问道,这是他最看重的。
“不仅识字,全都经道衍大师调教过,做生意看账本,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全都会”,徐增寿感叹道,“你爹为了你,可是下了血本”。
“过两天天可能要开蒙读书,祖父让我自己挑选师父”,朱高爔想听听徐增寿的意见,“翰林院的杨荣、金幼孜、黄淮、杨士奇,我想从他们里面选,要是道衍大师能来就好了”。
“要是你爹把全部家底都亮出来,你不怕被人一网打尽?”徐增寿沉吟了几息,“杨荣、金幼孜、黄淮、杨士奇你只能选一个,先试试水,看看别人的反应”。
“那就杨荣吧”,朱高爔胸有成竹地说道,他认为杨荣处事比较机敏,善于自保。
徐增寿笑问道,“你小小的年纪,怎么感觉,比我们还要熟悉翰林院的官员?”
“我是瞎蒙的”,朱高爔狡黠地答道。
“那红薯真是太子给你托的梦?”徐增寿将声音压得极低极低。
“要不然呢?”朱高爔反问道。
“你小子,信不过人,不肯说实话”,徐增寿低声说着,把一封信塞到朱高爔手里。
朱高爔拆开一看,竟然是朱有燉的来信。
朱有燉列了一个侍卫名单,他会给朱元璋写信,建议由这些侍卫保护朱高爔的安全。
据朱有燉介绍,这些全是高手。
朱高爔感动得稀里哗啦,想不到这么多人关心他的安危。
“不管遇上什么棘手的事,你尽管告诉我,我会写信给你爹和世子,他们总能想办法解决”,徐增寿拍着胸脯保证。
朱高爔知道徐增寿可信,要不然也不会跟他说这么多。
在前世的历史中,徐增寿因为给朱棣通风报信,被朱允炆一剑刺死。
“我有几成胜算?”朱高爔隐晦地问道。
“你觉得呢?”徐增寿反问道。
“我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朱高爔实话实说。
“尽人事,听天命”,徐增寿一脸沉重,看来,他也对朱允炆没多大信心。
“我需要找一种油墨,造油印机用,去国子监主要是为了这个”,朱高爔提前交了底,免得到时耽误时间。
“不是为了伴读?”徐增寿问道。
“不是”,朱高爔从未想过找伴读。
给他当伴读风险系数太高,万一他在储位之争中落败,伴读首当其冲跟着遭殃。
他不想牵连太多人,不想逼别人过早的表态。
或许,这也算是一种自保方式。
毕竟,眼下和朱允炆相比,他远处于弱势。
朱允炆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孙,他充其量只是一个胜算不多的挑战者。
没人愿意大张旗鼓地站在他这边,就连徐增寿在外人面前也得遮遮掩掩。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朱高爔理解他们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