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身居高位,为朝廷出力,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
朱高爔小小的年纪,能看出解缙的软肋,实属难得,但是朱元璋仍旧有些犯难。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让解缙跟着他父亲回老家时定下十年之约。
“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解缙才华出众,朱元璋非常喜欢,曾跟他说“义则君臣,恩犹父子”。
被皇帝当成亲儿子看待,解缙一下子就飘了,立马写了一篇洋洋洒洒万余字的文章,针砭时弊,并且归咎于“臣下之乏忠良”,不久,又写了《太平十策》上呈预览。
解缙不仅为自己写奏疏,还仗着文采出众,帮别人写告状信。
李善长死后,解缙帮工部郎中王国用起草奏疏为李善长鸣冤;又帮同僚夏长文起草奏疏,弹劾都御史袁泰,被袁泰怀恨在心。
不仅如此,解缙到兵部索要皂隶,言语傲慢,被尚书沈溍告到御前。
总而言之,解缙的表现简直像个初入职场的愣头青,不知不觉得罪了很多人,被群起而攻之,不少高官暗中憋足了劲要收拾他。
眼看解缙在朝中待不下去了,朱元璋只好先把他打发回家,暂时避祸。
朱元璋是有爱才之心的,让解缙回家,是为了保护他。
磨磨性子,懂些人情世故后或许仍旧可用,朱元璋当初定下十年之约,其实是打算等朱标登基后再施恩启用。
万万没想到朱标英年早逝。
朱元璋想起朱标,不禁眼泪汪汪,饱含深情地望向朱高爔,他多希望,这个聪明的孩子就是朱标转世。
朱高爔密切关注着朱元璋的神情变化,善解人意地问道:“爷爷是不是在为十年之约犯愁?”
“当时说好了的,爷爷总不能说话不算数”,朱元璋摆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
“爷爷,这个好办,解缙此次回京,只是被聘为吴王师,在吴王府居住,并不是在朝廷任职,算不得违约”。
这是朱高爔事先想好的说辞。
他已下定决心聘解缙为师,必然要全力争取。
“吴王师?”朱元璋沉吟不语。
“是啊,爷爷,就像方孝孺,他多次被举荐来京,爷爷认为还没到任用他的时候,让他暂时回乡,后来十一叔把他聘为世子师,解缙的情况跟他类似”,朱高爔道。
话虽如此,解缙、方孝孺都是留给下一任君王用的,而不是当某位藩王的亲信。
以解缙的才学,没了官场关系的困扰,若是他尽力辅佐,那吴王的势力岂不是要压过太孙?
吴王的亲爹战斗力超群,他的铁杆兄弟有燉更是后起之秀,再加上本人聪慧绝伦,太孙日后如何驾驭?
朱元璋陷入沉思之中。
藩王势大,必然为以后埋下祸端。
可万一高爔真的是标儿转世……
要不,把宗泐召进宫,再问问。
在京师聚宝门外的凤山,坐落着一座巍峨雄伟的寺庙——天界寺。
为管理天下僧寺,礼部下设僧录司,而僧录司设在天界寺。
当前掌管僧录司的高僧是左善世宗泐。
云雾飘渺中,宗泐正在煮茶宴客。
他对面的客人三角眼,形如病虎。
此人正是朱棣后来的黑衣宰相道衍。
宗泐和道衍是多年好友。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挑选高僧跟着诸藩去封地诵经祈福,道衍便是宗泐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