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在乾清宫。
老皇帝忙得不可开交,专心处理奏疏,可有日子没见他这么忙了。
半年前,老皇帝完全放权,给通政使司下令,“自今大小政事皆启太孙处分,然后奏闻”。
从那时起,通政司便直把将奏疏全都送到文华殿,交由太孙处理。
然后,太孙把军国重事奏报老皇帝处置。
眼下看这架势,老皇帝是要亲历亲为了,重启劳模生活了。
通政司乃“喉舌之司”,位列九卿之一,设立于洪武十年。
所有以下达上的公私文书,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地奏疏,全都由通政司上达御前。
在胡惟庸案爆发前,朱元璋就已开始逐步限制中书省的权力,不许奏疏先到中书省,而是由通政司直接交给老皇帝,为以后废除丞相作准备。
老皇帝培养储君,十分注重实践能力。
太子朱标刚十八岁,老皇帝就让他练习处理政务,专门下旨,“今后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知之。”
一年后,老皇帝又下旨,“今后常事启皇太子,重事乃许奏闻。”
也就是说,日常政务由太子自行做主,大事启奏老皇帝。
又过了四年,老皇帝进一步放权,将所有的政务全交由太子处理,以锻炼他独立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时,老皇帝已经六十四岁,担心自己时日无多,培养进程大大加速,直接略过了前两步,进入第三个阶段。
事情总算有了进展,朱高爔暗暗舒了一口气。
监国之权被骤然剥夺,不知皇太孙此时内心滋味如何?朱高爔暗自幸灾乐祸。
“爷爷,我来帮你吧”,朱高爔主动请缨。
“别乱动”,老皇帝头也没抬,继续奋笔疾书。
朱高爔只得讪讪地放下手中的奏疏。
朱有燉递给他一个安慰的眼神。
稍安勿躁。
跟老皇帝在一起,就得完全跟着老皇帝的节奏来,急不得。
朱高爔一笑置之,安静地坐在一旁等。
“你们三伯家的老大要来京师,你们怎么看?”
老皇帝指的晋王世子朱济熺。
朱高爔和朱有燉纷纷表示欢迎和同意。
看着老皇帝忙得不亦乐乎,朱高爔的思绪飘出很远。
朱高炽在京师陪太孙读书期间,老皇帝曾让他帮忙分阅奏疏。
因为上面的一些错别字没指出来,而遭到老皇帝责问。
朱高炽回答得很巧妙:小过不足渎天听。
还有一次,老皇帝问朱高炽:尧、汤时发生水灾、旱灾、百姓靠什么活下去?
朱高炽答道:靠圣明君主的抚恤。
朱高爔回忆着历史知识,暗自思忖老皇帝将如何培养自己。
老皇帝全程无视他俩的存在,全神贯注地干工作。
不知过了多久,黄亮端了茶壶进来,给老皇帝倒上,随即马上退出去。
老皇帝这才搁下笔,目光转向朱高爔,“先不说智力如何,谁比谁聪明,阅读奏疏,权衡利弊,酌情裁决,哪样不需要耗费心力?
高爔,你有足够的体力支撑下来不?
朝政处理绝非儿戏,咱不会单凭谁说得好听,就认为谁更能干”。
朱高爔镇定地回答,“爷爷,孙儿曾跟你登山去天界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