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哪儿来的啊,你不是我们本地人吧”。
“哟,临县在哪里啊,那么远吗?好几百里地呢,你胆子不小嘛一个人出来”。
“去榆林镇干什么的?买梨子啊,你这不是脑子发烧吗,买几个梨子你用得着来我们富县吗,不过不是我吹,我们富县的梨子那是真的好吃,也就是现在路不好运不出去,不然早就卖完了”。
通过司机的嘴,李戎海倒是知道了不少之前不知道的事情。
富县种梨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据说以前是专供皇室的,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属于中部四大水果产业基地之一,是有政策扶持的,所以才能够这么迅速的在全县铺开,最早期的时候属于统购统销,种出来的梨子会统一运走。
司机说起富县的梨子那是满满的自豪,为什么富县位置这么偏海拔也不低还能有铁轨过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有更好的品种出现,富县的梨子开始慢慢被抛弃,直到去年彻底取消统购统销,富县的梨子就成了被遗弃的孩子,一时间严重滞销了,成了彻底的自产自销。
但自销又能销出去多少呢,富县本来经济情况就不好,人口也不多,市场实在是有限,而外面的水果商又很难进来,这里除了一条铁路,只有一条土路,年久失修,完全无法过重车,而这里山高水远,来一趟不多运一些又划不来。
这样一来,梨子就完全卖不动了。
富县的梨子确实随处可见,昨天在县城就有人在卖,是那种土黄色,外表粗质有大颗粒的梨子,但个体均匀,而且汁水足,甜度适中,至于什么品种他也不知道,问卖梨子的人也是一问三不知。
不过从司机的嘴里李戎海知道了这个梨子的品种,非常形象,就叫大黄梨。
在县城这个梨子卖两毛钱一斤,这个价格并不贵,尤其是比他在临县问的最便宜的都要五毛钱的比起来。
当然,比起一个水果罐头都能卖到三四块钱,这个价格已经是非常亲民的了。
但如果去到真正的产地,这个价格还能再低,富县并不是全县都种梨子,最大的产地其实在下面的榆林镇。
下车后的李戎海,结实的吐了一大碗,把早餐又还回去了。
没精打采的坐了十几分钟,才强打起精神在镇子上转了转。
……
富县其实并不富。
只是得益于前些年的统购统销,榆林镇的人其实过得还算不错。
今天正是赶集日,街上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而卖的最多的就是水果,除了梨子,他竟然还看到了苹果,正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红香蕉苹果。
没想到这边还有人种植苹果,相对于梨子来说,苹果其实受众更大一些。
李戎海走到卖苹果的老农面前,蹲下身子拿起一个苹果问道:“大爷,苹果怎么卖?”
老人看着七八十岁了,穿着一件单衣,胸口敞开,露出瘦骨嶙峋的身子来,听到李戎海问话,他伸出手哆哆嗦嗦的张开五个手指。
“五分钱一斤”。
“大爷,这是你自己家种的吗?”
老人点头,“对,自个儿种的,甜”。
老人言简意赅。
“大爷,你们村上有梨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