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一切,在李清歌登基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这位有着远见卓识的女帝,一道诏书,便废除了那士农工商的等级界限,仿佛一道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千年的阴霾,照亮了商人的心田。从此,商人不再是那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他们有了与士人、农人、工匠同等的地位,可以自由地追求财富,享受生活的美好。
人的心中,总有一份对尊严的渴望,对面子的看重。商人们虽然富有,但社会地位的提升,却并非金钱所能衡量。那些老一辈的商人,虽然心中仍守着旧时的观念,但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平等,他们心中的喜悦却是难以言表。他们知道,这份平等,意味着他们的后代可以堂堂正正地读书、考试,不再受身份的束缚。因此,即便税收增加到了二成多,甚至一半,他们也愿意欣然接受,因为这份税收,是他们作为国家一份子的骄傲与荣耀。
自从四民之隔被打破,工业与商业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税收也随之节节攀升。大炎初建时,农业因土地改革与超级稻的推广,尚能与工业并驾齐驱,甚至略胜一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与商业携手并进,农业则逐渐退居幕后,成为国家经济的坚实后盾。
冬日的金陵城,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然而,在这寒冷的季节里,税银却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丝温暖与繁荣。中书令刘墉与户部尚书陶力农,这两位朝廷重臣,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对于他们而言,人生最得意之事,莫过于看着国家的财富日益增长,而他们,正是这财富的守护者与见证者。
刘墉手持统计好的账本,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高声宣布:“算完了,今年总税收是十七亿五千八百万两!”这话一出,户部内顿时一片哗然,众人都被这惊人的数字所震撼。十七亿五千八百万两,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让人难以置信。
满朝文武听到这个数字,都如同听到了炸雷一般,议论纷纷。刘清平一脸难以置信地问道:“这数字是真的吗?”陶力农的脸红得如同喝醉了酒,他大声回答道:“千真万确,十七亿五千八百万两纯银入库,还没算物资呢!”大臣们再次被这个数字所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一年之内能收到如此多的税收。
那些从清朝过来的老臣子,更是感慨万千。他们知道,在清朝时期,即便是康乾盛世,年景最好的时候,一年也就收个四千多万两,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不少实物。而现在,大炎的税收竟然是清朝的四十多倍!虽然他们都知道,改革后国家越来越强大,税收肯定也会增加,但这数字还是让他们瞠目结舌,心中充满了对大炎未来的无限憧憬。
刘墉不敢怠慢,连忙将这个好消息报告给了李清歌。当清歌听到这个数字时,她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她的心中,早已有了预感,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大爆炸,让机器代替了人力,效率提高了数倍。国民的收入与国家的财富也随之暴涨,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财富,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最终让大炎成为世界的领头羊。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李清歌的英明决策与坚定信念。她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为商人争取了平等的权利,为国家带来了繁荣与富强。在她的领导下,大炎正一步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刘墉站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望着眼前那位身着龙袍,气宇轩昂的女帝李清歌,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声音中带着几分敬畏与赞叹:“陛下真是英明绝顶,眼光远大,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可真是望尘莫及啊。想当初,臣总以为国家的钱袋子,主要靠的是那广袤无垠的农田里金黄的稻谷,是盐田中日晒雨淋得来的晶莹盐粒,还有那细腻柔滑的丝绸、坚韧锋利的铁器、清香四溢的茶叶。如今,臣才恍然大悟,真正的财富,其实源自于老百姓那双布满厚茧却永不停歇的勤劳双手,是科技之光引领下的日新月异,是生产效率质的飞跃。这真是上天对我们大炎的莫大眷顾!”
陶力农站在一旁,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那略显圆润的脸庞上,嘴角高高翘起,显得格外兴奋:“确实如此,臣从来没敢想过,这辈子能亲眼见到这么多的钱财。这一年的税收,都快赶上清朝半个世纪的总和了。这财富之多,让臣又惊又喜,心中那份震撼,简直快要将臣吓倒!”
说话间,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国库的方向。那里,白银堆得像山一样,十七亿两啊,闪烁着诱人的银光,多得都快装不下了。这些银子,不仅足够支撑国家的各项开支,还有余钱用来发展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如果都堆在金陵城的话,恐怕连那宽敞的国库都装不下这庞大的财富。
这时,一旁的苏小梅,身着淡雅的官服,面带微笑,轻轻地纠正道:“陶大人这话可就说错了。以前清朝的税收虽然遍布全国,但那时的税收制度并不完善,且清朝后期国力衰弱,民不聊生。而我们大炎现在虽然只占据了南方,但江浙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清朝失去了这些地方,财政收入自然大减。所以,咱们今年的税收,恐怕连清朝鼎盛时期一百年的收入都比不上呢!”
“对对对,是我疏忽了。”陶力农一拍脑门,笑着承认自己考虑不周。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众人一阵轻笑。
刘墉接着说道:“这么看来,咱们大炎只用了半壁江山,就赚到了清朝五十年甚至更久的财富。要是哪天咱们统一了北方,那税收岂不是要翻上好几倍?到那时,咱们大炎的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陶力农高兴地说:“国库满满当当的,老百姓心里也就踏实了。就算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咱们也能立刻拿出钱来救济,再也不用担心后顾之忧了。陛下,您真是我们的福星啊!”
刘墉点头表示赞同:“国家就像人一样,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话真是一点儿没错。陛下,您不仅让我们手里有了粮,更让我们心里有了底!”
第二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金陵城时,李清歌身着华贵的龙袍,步履稳健地走进了大殿。群臣们早已等候多时,一见女帝驾到,纷纷蜂拥而上,满脸的崇敬和敬仰。他们纷纷跪倒在地,高声呼喊着赞美之词,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陛下真是英明神武啊!”一位年迈的大臣声音颤抖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古时候的尧舜之治,也比不上咱们现在的炎王!”另一位年轻的大臣慷慨激昂地说道,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
“陛下的圣功仁德,光辉照人,日月同辉,亿万百姓都敬仰您啊!”一位身着华丽官服的大臣高声呼喊道,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敬仰与崇拜。
这些赞美的话一句接一句,如同潮水般涌向李清歌。她听了,虽然心里有点不好意思,但也觉得挺纳闷的。怎么今天群臣这么热情呢?她微微皱了皱眉,仔细想了想,终于明白了原因。
原来,是因为今年的税收特别多,大家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心中那份震撼与喜悦难以言表。于是,一激动就说了些过头的话。想到这里,李清歌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淡淡的微笑。她知道,这些赞美之词虽然有些过誉,但背后却蕴含着群臣们对她治国理念的认同与赞赏。
自从封建制度改成立宪制度以来,士人们还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太看得起女子当政。虽然李清歌是靠武力建立了大炎,但一开始士人们并不认为她是明君。他们心中充满了疑虑与担忧,担心这位女帝无法带领大炎走向繁荣富强。
然而,李清歌并没有让这些质疑声击倒。她一上台就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土地国有政策。这一政策虽然触动了士人的利益,但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清歌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坚定地执行下去。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子同样可以治国理政,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炎在李清歌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成就,让群臣们真正相信了李清歌的治国才能和远见卓识。他们开始真心实意地敬仰这位女帝,将她视为大炎的福星和救星。
此刻,面对群臣们的赞美与敬仰,李清歌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喜悦。她知道,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百姓的辛勤付出和无数臣子的鼎力支持。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向群臣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然后,她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她需要继续努力,带领大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然而,在那风云变幻的时代,她,李清歌,竟能在触动了那些文人墨客及保守派利益的情况下,依然毅然决然地推动着经济、科技和军事的飞速发展,使得大炎王朝如同凤凰涅盘般,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她的治国才能,不仅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位女君主,就连那些被后世传颂的盛世君主们,在她的光芒之下,也大多会自愧不如,暗自感叹。
起初,当李清歌登上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宝座时,群臣之中,不乏有人对她轻视、蔑视,甚至鄙视。他们认为,一个女人,如何能驾驭这庞大的帝国,如何能理解那错综复杂的朝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被她的智慧所折服,被她那坚定不移的决心所打动。她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利剑般,精准地刺破问题的核心,引领着大炎王朝一步步走向强盛。直到最后,那些曾经对她不屑一顾的臣子,也心悦诚服,对她五体投地,敬服到了极点。
清歌深知,朝中仍有许多人心存不服,他们或明或暗地对她进行抵制。但她有着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她性格刚强,越是遇到不服从的声音,就越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她明白,虚名毫无意义,真正的政绩和国家的收入才是最有力的证明。于是,她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政绩,一步步让群臣忘记了她的性别,也不再关注她的美貌,而是真心实意地归顺于她,将她视为大炎王朝的脊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炎王朝在清歌的带领下,逐渐迎来了一个新的盛世。国库日益充盈,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看到这一切,清歌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她知道,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群臣的辛勤努力。于是,她决定实施一系列福利政策,以回馈他们的付出。
那一天,她端坐在九龙宝座上,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珠冠,威严而庄重。她环视着群臣,高声宣布:“大炎的兴盛,离不开各位的辛勤努力。我并非不明赏罚之人,现在我决定实施福利政策,每年年终都将根据各位的政绩和收入发放奖金。政绩越优秀,奖金就越丰厚。”
此言一出,群臣再次震惊不已。他们为官多年,从未听说过这样的福利制度。前朝的皇帝们,大多数都相当苛刻,很少会主动给臣子们赏赐钱财。尤其是明清两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痛恨贪污,定下的俸禄低得前所未有;而清朝沿袭明朝的制度,官员们的俸禄也很微薄。因此,官员们生活艰难,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最终导致国家衰败、民生困苦。
清朝的世宗雍正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看到了这一弊端,于是设立了养廉银制度,希望通过高薪来遏制贪污。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全面推行开来,只惠及了地方官员,而京官则没有份儿。这样一来,京官们就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侵吞地方财政。到了高宗乾隆皇帝时期,养廉银更是名存实亡,官员们的贪污之风更加猖獗,国家也日渐衰落。后世史家有言:“大明之亡,乃万历之过;大清之衰,则乾隆有责。”
清歌虽然对乾隆时期的情况有所了解,但细节并不清楚。她看到官员们俸禄微薄,又恰逢土地制度改革,许多地主被剥夺了财产,生活陷入困境。于是,她决定大幅提高官员的俸禄,并且还包括了他们出行和办公的费用。此外,她还设立了住房补贴、食物和医药补助等福利,以确保官员们能够安心为国效力。
这样的待遇让群臣们喜出望外。他们没想到,女王竟然会如此慷慨地发放年终奖。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奖金的具体数额,但有奖就让人高兴不已。群臣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的仕途也充满了希望。他们纷纷向清歌表示感谢,誓言要更加努力地为国效力。
清歌看着群臣们那激动的表情,心中也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些福利政策不仅能够提高官员们的积极性,还能够稳定朝政,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她相信,在群臣的共同努力下,大炎王朝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从那以后,大炎王朝在清歌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国库充盈,百姓富足,社会和谐。而清歌也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深厚的民本思想,赢得了群臣的敬爱和百姓的拥戴。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人同样可以驾驭这庞大的帝国,同样可以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在那辉煌壮丽的大炎王朝,清歌皇帝,一位英姿飒爽、智勇双全的女中豪杰,正坐在她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凝视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她的面容清冷而坚毅,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但那深邃的眼眸中,又闪烁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
清歌皇帝决定将官员们年底的奖励与他们的政绩和税收贡献紧密挂钩,这一决策如同春风拂过大地,瞬间在朝堂内外引起了轰动。那一年,大炎国的税收高达十七亿五千八百万两,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它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富强。清歌皇帝从中取出一部分,那金光闪闪的黄金,如同她眼中的光芒,既是对官员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根据官员们的品级高低,清歌皇帝赐予他们不同数量的黄金作为奖赏。当那些政绩特别出色的官员,手捧沉甸甸的黄金,脸上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喜悦时,他们知道,这份荣耀与财富,是他们用汗水与智慧换来的。他们的奖金甚至超过了年薪的百倍,高达七八万两之多,这比起清朝世宗雍正时期最高的养廉银——二万多两,还要高出四倍不止。这样的奖赏,无疑是对他们忠诚与能力的最高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