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上面老夫只是资历平平,虽然也有几篇着作,但也都是一些影响不大的而已。
老夫之所以有如今名气,更多的还是对兵家大贤的兵法注释以及理解,不能贪功。
在带兵打仗方面,老夫比不上太尉,毕竟老夫并没有几次带兵打仗机会,仅有的打仗机会,当时职位太低,也就几百人而已。
而平山国的事情,这里是老夫的家乡,老夫不能坐视不理,出了一点主意而已。
大多时候,老夫也只是纸上谈兵,单纯的是空想,而打仗最讲究的就是随机应变,不应该是纸上谈兵,生搬硬套。
如果读了两本兵书就会打仗了,那么人人都是将军了,所有的书生都能当将军了。
所以要谨记:千万不要只按照兵书打仗,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太尉愣了一下,被江夫子踢了一脚,立刻反应了过来。
“感谢夫子教诲,在下谨记在心。”
很明显,孙阳泰这是在点太尉,毕竟江夫子是史家,不可能带兵打仗,厉夏更加不可能。
兵书更多的是提供思路,如果在高端局当中,生搬硬套兵法,输的只会是自己。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你读的兵书,你怎么知道你的对手没看过。毕竟兵书又不是大秘密。
兵法也是一种着作,自然是需要到处宣扬的。
再加上孙阳泰自己拿自己说事,他没有带过太多的军队打仗,很多观点都是纸上谈兵。
是经过推演模拟完成的,甚至有的是根据先贤的兵法改进的,没有经过实践论证的东西。
他是为了帮人,可不是为了害人。
炎国太尉看他的兵法,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兵法,害了人家这位将军。
其实不仅仅单指他的兵法,也是在告诫太尉,其他的兵法也是同一个道理,那些优秀的将领往往是创造兵法,而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兵法。
孙阳泰的劝谏是好意,当然了也有自谦的成分在里面。
他能够成为泰斗,并不是他自己说的那么不堪,如果仅仅只是靠嘴的话,他为何不去当名家。
名家就是靠嘴混的。
他也是有一些真本事的,他所谓的为平山国出了一点小主意,却挽救了这个国家。
不仅如此,他收下的徒弟,一个个也都是大将军。
不敢说是什么名将吧,一个二个也不是太差,混的都非常的不错,不仅在平山国,在这三国当中,他都有一定的名气。
在民间名气更高。
要不是他的徒弟在站队的时候,站错了队伍,也不可能连累到他的。
可惜了他那些徒弟,身为将军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政治斗争当中,这可能也是将军最憋屈的死法了。
“既然孙夫子都指点了,要不顺手收个弟子怎么样?
不知道孙夫子觉得我炎国的太尉怎么样?如果还可以的话,孤就厚着脸皮,希望孙夫子能够收下他。
哪怕只是记名弟子也可以,这样一来的话,也好让他多接受一些夫子的教诲。”
厉夏看似心血来潮,其实就是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