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夏虽然无法借助谭夫子的声望,但是谭夫子的到来,却提升了整个稷下学宫的档次。
稷下学宫想要走出去,仅仅依靠江夫子以及孙夫子肯定是不行的。
他们名望确实很高,但也仅仅在炎国,周围国家也有人听说罢了,稷下学宫依旧困于小泥洼之地。
虽然稷下学宫的野心很大,模式也很新型,终究是有限的。
不过谭夫子的到来,还是让稷下学宫上下蓬荜生辉,这意味着得到了贤公的认可,影响力就不仅仅局限于炎国了。
可能是谭夫子投桃报李,也有可能是遇到这种学术问题,让他手痒。
反正谭夫子是闲不住的,第二天就开始在稷下学宫讲学,并且严明讲学三天,顺应稷下学宫的理念,无论哪一家来听讲都可以。
没有了限制,又是这样的大人物讲课,怎么可能会不热闹呢。
包括不参与世事的孙夫子还有江夫子,都过去捧场了,也算是给足了谭夫子规格和待遇。
所以稷下学宫就像是过年了一样热闹,厉夏自己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一切。
当然了,厉夏也不可能轻松。
又到了一年的尾声,他需要查看炎国这一年的新编史书。
毕竟这一年对于炎国来说,可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忙碌的一年。
厉夏查看这史书,不是说更改,只能说是尽可能的美化一件事,一旦更改导致前后矛盾,很可能就会被钻了空子写成野史。
小事不用改,大事改不了!
所以厉夏看到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虽然无法删除,却可以尽可能打回去美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涉及到机密的事情,防止出现在这种史书上,毕竟这是发给各国的,也是公开的史书。
一些机密出现在这上面,那么可就严重了。
例如在和洛国战斗的时候,炎国使用计谋让赭石部落和黑石部落不和的事情,这种事情只能出现在以后厉夏的秘史当中,而不能出现在正史上面的。
这算是厉夏这位大王的功绩,必须要和正史分开才可以。
还有史书记载,关于洛国战事的前因后果,中途的战斗细节等等。
虽然赢了一笔盖过,输了大写特写。
但是你不可能真的一笔盖过啊,这史书还有写的必要吗?
而关于炎国在洛国的屠杀,烧杀抢掠之类的,虽然也有一些记载,都是已经尽可能的美化和简单盖过。
但是考虑到洛国已经是炎国的一部分,还要考虑以后对洛国的统治需要,所以能略过的尽可能略过。
大概就是某月某日,太尉或者某个将领攻打某个城市,最终结果大胜之类的。
至于士兵在里面做了什么,那肯定是不能写的。
不过这种屠杀事情,肯定有一些文人记载下来,即使现在不敢发表,也会留待后世,或者说不署名悄悄流传出去。
这种事情法家心照不宣,很多但是不会主动去记载。
倒是记载了一些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