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谕临
- 创世初期,世界一片荒芜,放眼望去,毫无生机。在这荒芜的世界里,无尽的死寂笼罩着一切,不知过了多久,一丝奇异的波动悄然出现。那是灵气,宛如一缕缕幽蓝的微光,在荒芜中闪烁着光芒。灵气渐渐汇聚,形成若有若无的薄雾,轻柔地飘荡在这片荒芜之中......
- 山上红山茶
- 在修仙界变成魅魔触手怪
- 不是哥们,我就口嗨一下,你真给我变成触手怪了?不是哥们,我真就口嗨一下,你还真让我变成美少女啊。不是哥们,我怎么还享受起来了,我不会真是变态吧?无系统,幽默搞笑,不单不嫁,只有百。
- 半边鱼
第一节圆月
我所说的圆月代指一种愿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只是,在人们短暂的一生,失望、忧愁、痛苦、悲伤、、、、实在是太多了,仿佛没有这些,人生就不会完整一样。但是,在我们内心深处,其实无时不再极度的渴求与追寻着幸福、快乐、美好、圆满、、、、、我们的贪婪有时会让我们被现实深深刺痛,甚至痛彻入骨,但是,我们是不会停止我们追寻的脚步的,哪怕它会是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彼岸。
小时候,读过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名叫【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的渴望与要求其实在当天晚上实在不算多么奢侈,而现实的冷酷却让她在第二天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体。看过这个故事的人实在应该庆幸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和平团结的国度,尽管生活的很辛苦,但却十分踏实、稳定。回头再看一看走过的路,立时觉得现在的自己是不是已经被物欲横流的时代所淹没了,曾经的那一份本真与热爱而今为什么距离自己越来越远呢?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愿望,无论当时实没实现。我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为了满足自己与妹妹贪吃的愿望偷偷拿过奶奶五元钱,而那一年,是一九八零年,而在当时的农村,五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我已经想不起当时我跟妹妹去买什么好吃了,只知道等奶奶知晓这件事以后,气得火冒三丈,一向疼爱我的她那一天重重的打了我两个耳光,小小的我被打的鼻子都出血了,虽然,在那个年龄,我们还不懂“偷”这个概念。打过我以后,看到我狼狈、可怜的样子,奶奶把我抱到河边,轻轻柔柔的为我洗了洗脸,并擦干了我所有的伤痛。那一次,我没有哭。而这件事,沉睡在我的记忆当中,实在太久了,但是,每每想起,我就会泪流满面,这时,我知道,自己是又想起儿时慈祥的奶奶了。那一份遥远的爱今生不会再有,对我,却是刻骨铭心。
我十来岁时,最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我开始跟爷爷一同生活,也许,就是这样的经历,使得自己有时候很难显得很孤僻,爸爸妈妈当时在村外开着一个小厂子,很少和我在一起,而那个时代,物质又很贫乏,玩具在农村更是奢侈品,于是,我在刚上过几年小学之后,就沉迷到听收音机与看评书的岁月当中去了。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老师让我们利用麦收假期的时间自己编写一个小故事,而我,因为读的书很多,就照猫画虎写了一个有关大公鸡勤奋的小故事,当时,老师看了特别喜欢,甚至还拿去给别的班老师炫耀。而我,当时觉得自己这种行为应该是一种抄袭,觉得很对不起老师的赏识。后来,在老师布置了同样一个作业以后,我就开始自己绞尽脑汁的编写故事,我记得,自己当时写的是关于一只小兔的故事,而我,毕竟学识有限,而且想象空洞,交上作业后,老师还没有看,就匆匆拿去跟同事去分享了,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老师悻悻而归,还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白眼,那一刻,我的心中难过极了,但是,我又不知该怎样向老师去解释这一切。于是,一个孤独的孩子在一个寂寞的黄昏,忽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我,当时的愿望只想着能够得到老师的谅解,可是,我当时没有打开那个结,以致背负到今天。
小时候的我很勤奋,而正是因为如此,我的学业也很顺畅,家里墙上的奖状都挂满了一面墙,虽然,那时候,远离父爱、母爱得我有时会很孤独,这并不是因为和我生活在一起的爷爷不疼爱我。其实,爷爷对我的爱也是我现在最沉重的负担之一,因为,在爷爷痛苦的被病痛折磨之时,我几乎没有尽过什么力,虽然,那时候我还很小。而现在,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时常来折磨我,可我当时的愿望就是想让爷爷就那样陪着我走下去,尽管,我也知道那个愿望在当时不但珍贵,更加奢侈。
在我上初中之时,爸爸的厂子破产了,我的家庭也开始支离破碎,而上学,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迫切的愿望,但那时,我那一颗赢弱的心根本就承受不了这场变故,而对于学习,我又如何安心的下来。后来,早早坠学的我经常梦回学堂,那一份心酸,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为了生计,我去了远方的建筑队,为了不让被生活击垮的母亲再为我牵肠挂肚,我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姑娘。而到了那时,我似乎已经没有所谓的愿望了,或者说,根本就不敢去想这个话题。
而现在,一路走来,经过太多的辛酸与坎坷,过早苍老的容颜,依旧清贫艰苦的生活反而让我的心逐渐平静下来,而在日渐忙碌的须臾,开始了自己曾经无数次憧憬的写作生涯,虽然明知道自己文化底子薄弱,虽然,更没有那么多富裕的时间,但是,这个愿望我却决定坚持下去,哪怕前面不会有我所苦苦追寻的那个所谓的彼岸。
几十年的生涯当中,因为孤独,因为寂寞,亦或是因为痛苦,我很喜欢在月下徘徊,或者小酌。我喜欢月亮,无论是弯月、圆月,因为,有它在天边,心中就有一股清凉汩汩涌出,那份感觉,真的很惬意。而正是因为自己经过了太多的不幸与心酸,我这才有了把自己的故事写成圆满的一种冲动,那种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冲动时常爬上我的心头,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豪情频频飘上我的脑海、、、、、、于是,圆月就这样诞生了。
第二节金刀
我所说的金刀代表的是一种荣誉,在历朝历代,荣誉都是闪着光的存在,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朝思夜想的东西。古往今来,为了荣誉的战争也是层出不穷,当然,它跟权力本身还是远远不能相比的,但它的存在却绝不只是一种虚荣的表现,在它里面,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西汉之时,曾经有一个名叫陈汤的人,他在给皇帝上书之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说得相当豪迈,即使今天,也依旧经常被人提起,这应该也算当时的一个经典语录吧。而就是这个陈汤,在年轻之时,家庭极为贫困,甚至经常以乞讨借贷款为生,这时候的他,别说荣誉了,即使吃饭都成问题了。
几年后,陈汤结识了权贵富平侯张勃,张勃很赏识他的才能,便在汉元帝要求公侯大臣推贤荐能之时,举荐了陈汤。而陈汤在等待朝廷安排之时,他的父亲去世了,陈汤却并没有回去奔丧,在那个年代,对守孝十分看重,而陈汤也就因为此事遭到别人弹劾,不但把其拘捕入狱,即使推荐他做官的张勃也因此受到责罚,那一年,正好赶上张勃去世,朝廷便因此赐给张勃的谥号为谬,谬本身就含有贬义,因己累人,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出陈汤在当时人民眼中德行是有亏的。
而更为甚者,这个能官干吏陈汤,在当时还是一位闻名的贪官。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自己前斩郅支单于,威震百蛮,武畅西海,即使当时很赏识他的大司马王凤都曾赞誉他:“陈汤多筹策,习外国事。”
宋代大家司马光也曾在这样评价他:“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略,喜奇功。”
而历史的风云终将湮灭一些人,一些事,陈汤虽然自古闻名,但现在所知者恐怕也寥寥无几,但是他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却在传承千年以后,依旧铿锵。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种无上的荣誉,甚至能起到一白遮百丑的效果。
陈汤的故事应该是一句话成就一个人的杰作,下面我们在讲一个一个人成就了一首诗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革命先驱夏明翰先生。
夏明翰父亲早逝,由祖父抚养成人,他由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介绍入党,而且,还担任过毛泽东同志的秘书。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时,夏明翰怒火中烧,悲痛不已,愤而写下:“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自此,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革命军,并担任宣传部长一职。
同年,夏明翰辅助毛泽东同志发动了秋收起义,却在1928年,被叛徒宋若林出卖,而后英勇就义,而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就是他临死之前所写的那首就义诗,原诗如下----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首诗的珍贵与伟大之处,在于诗后面那伟大的爱国情操以及夏明翰视死如归的大义。而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这种超越生死、慷慨就义的大节、大爱、大操守呢?
夏明翰的荣誉本身就代表着一种高度,那是需要世人仰观的。
荣誉的高度,不一而足,有时,它甚至只是一个奖状,一个奖杯。记得,早些年,我刚刚去BJ打工之时,那时,所跟的那个建筑工地老板就曾带领工人为了赶工期,三天三夜不合眼,有的工人甚至一边吃着饭,一边就睡了过去。而那时,他如此费心劳苦也就是为了一纸奖状而已,我记得,颁发奖状的那一天,老板跟许多工人都泪流满面,那个场景,之所以久驻我的脑海,至今依旧清晰如昨,也许,正是因为我是一个比较看重荣誉的人。
而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荣誉本身虽然黯淡了许多,但勤加擦拭,它的亮光依旧会照亮很多人,这一点,是我至今都深信不疑的。就像那金刀闪闪,却不只是因为珍贵,起码,它那薄薄的亮光,看上去很舒适,很养眼,不是吗?
记得我自己小时候,所得的奖状曾经挂满一面墙,那时候,父母,祖父母提起我的学习都是满满的自豪,但是,后来因为家庭的变故,小小的我再也无心学业,而是早早踏上了打工的路途,而今回忆起当年情景,依旧是满满的心酸。而当初那满墙的奖状,似乎是现在最大的慰藉了。试想,一个无名的小子,流浪在远方不知名的街道,啃着冷冷的馒头,喝着苦涩的酒水,悄悄地回想着曾经有那样一段岁月,自己曾经因为努力的学习而被许多人瞩目过,那一颗疲惫而又忧伤的心,就有了几许清凉的回味。那是不是也是一种因为曾经的荣誉而令一个卑微的人抬起头的自豪呢?
权力可以给人带来短暂的快乐,荣誉却会为人留下永远的怀想,而这,也许,只有那站在一定高度的人才能看清的事实。
第三节胭脂泪
胭脂又叫腮红,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化妆品,它的成分很多,主要有朱砂、红蓝花、紫草、苏方木、落葵、石榴花、紫茉莉和玫瑰等。它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那就是摘取新鲜的甚至是带水的花瓣,捣烂后加清水包在纱布中绞去黄汁,加酸粟子淘米水溶解黄色素,剩下的就只有红色素了,而“红妆”一词的由来也大抵与此有关。
而有关“胭脂”的由来自古以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商纣时代的燕国,当时燕国的妇女喜欢种红蓝花,她们便提取红蓝花叶子的汁制作成用来装扮用的脂,胭脂、“燕制”,岂不一语同音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