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这才想起来,饺子一开始并不称作饺子。
据说,饺子是东汉神医张仲景为了治疗百姓冻疮所创。
原名“娇耳”,又称“月牙馄饨”。
宋朝时称“角儿”,元朝又叫“偏食”。
一开始时。
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而不是捞出来干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到了唐朝,才有了把饺子煮熟捞出来放盘里的吃法。
明朝以后。
有了“饺儿”、“饺子”的称呼,做法、吃法也几乎和后世一般无二了。
其实。
后世的“水饺”就是饺子最开始时的吃法,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这样的小料。
南北朝时,饺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可见。
饺子在这个时期已经是相当普遍了,只不过仅有“水饺”这一种吃法而已。
“那或许便是你说的馄饨吧!”
“对了,易爱卿,朕看光禄寺能做出豆腐了,那平时怎么不见喝豆浆呢?”
豆腐在西汉的时候就有了,据说是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所创。
小皇帝倒是吃过几次豆腐了,但却还没喝过豆浆。
“陛下,豆浆不是用来做豆腐么?”
听到易太仲这样回答,看来豆浆还没当作一种饮品。
豆浆都没普及,那油条就更不用说了。
宇文衍把油条的做法以及做好后的样子描述了一遍,易太仲表示没见过这种油炸的吃食。
很多人认为,油条起源南宋。
说是秦桧迫害岳飞,民间通过炸制一种“油炸桧”的食物来表达愤怒。
被看作是油条的起源。
其实,油条远远早于宋朝。
具体时期已不得考证,但唐朝时期,诗人刘禹锡就描述了油条形状及制作过程:
纤手搓来玉数寻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意无轻重
压匾佳人缠臂金
由此可见,油条极有可能是隋唐时期出现的。
“易爱卿,明儿按朕所述试一下炸油条,若是成功了,那便再做些豆浆,加饴糖……”
“再把你所说的馄饨用水煮熟捞起装盘,不用汤水,用醋加少许酱油配个蘸料送来便可。”
饴糖便是麦芽糖。
早在西周时,华夏先人就掌握了熬制方法,在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
宇文衍既想吃豆浆油条,也想吃饺子蘸醋。
并不是他有多喜欢,而是想找回一丝灵魂记忆中熟悉的感觉。
“好的,陛下,臣一定把这油条做出来。”
易太仲像是领了一个极为重大的任务,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做好。
晚膳后。
小皇后和宇文衍闲聊了一会便先行返回寝宫。
小皇帝去了议事殿。
这里是他接见朝臣,议事办公的地方。
王轨、乐运、颜之仪三人教授儒学经典也是在这里。
“郯国公,恭喜啊,听说贵府的番邦小娘子肚皮有动静了?”
当初他和乐运,颜之仪从第一批女奴里每人挑了三个。
今天还是墨言说起,他才知道,王轨府中的三个小娘子全都有了身孕。
王轨满面红光,脸上布满了幸福又骄傲地神情,还有意无意地扫了乐运和颜之仪一眼。
“托陛下洪福,老臣吃得好,睡得香,身体倍棒……”
王轨把胸膛拍得梆梆响,须发抖动,嘚瑟之情溢于言表。
乐运和颜之仪难得一次没有顶嘴。
事实胜于雄辩,郯国公虽然年逾五旬,却是老当益壮。
人家地里播下的种子已经发芽了,自己的几亩三分地却无丝毫动静。
两人恨不得挖条地缝钻进去,哪还有脸去顶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