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衍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长干桥,冬日的寒风终于降临到了金陵,已经大雪时节,秋日的绚烂画卷才开始缓缓落幕。
估计应该是跟灵源的出现有很大关系,寒潮仅仅是象征性的打了个招呼,便匆匆离去。
就在景区附近吃过晚饭后,夏先衍带着众人没有继续调查灵源,而是准备返回军区驻地休息。
汽车沿着河边的路向着长江的方向行驶着,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夜景,夏先衍有些怀念坐船的日子,如果乘船的话,可以在秦淮河上欣赏一下金陵的夜景。
可是他们与开船的战士在庐山分别了,战士们开着船返航了。
次日清晨,天空格外晴朗,那温暖的阳光犹如一位慈爱的母亲,开始温柔地驱散夜晚所带来的寒气。
夏先衍一行人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踏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种庄严肃穆且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清冷的空气仿佛也凝固着历史的悲怆,初升的阳光洒在馆区,却驱不散那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哀伤。
映入眼帘的雕塑,那扭曲的姿态与痛苦的神情,如同一把锐利的钩子,瞬间揪住内心最柔软的角落,疼得发紧。
随着脚步的移动,馆内陈列的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件件染血的遗物、一段段详实的史料,如同历史的呐喊,将那惨绝人寰的场景逐一还原。每走一步,都似踩在历史的伤痛之上,沉重无比。遇难者名单墙前,那数不清的名字如同一颗颗泣血的星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生命戛然而止的悲剧,让人眼眶发酸,泪水几欲夺眶而出。
来到 “万人坑” 遗址,望着那累累白骨,心中的愤怒与悲痛如汹涌的潮水般泛滥。白骨无声,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地控诉着日军的暴行。在这片浸满鲜血与泪水的土地上,时间仿佛停滞,唯有那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永远鲜活。
夏先衍的心情始终被悲痛和愤怒所笼罩。那是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也是对侵略者罪行的强烈愤慨。
他同样想起了,冰城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通往出口的隧道中,讲解员最后的那句话。
“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恨家仇!”
走出纪念馆,阳光洒在身上,但内心的沉重却难以立刻消散。一行七人就这样站在纪念馆前站了许久。
华夏守护之灵全程也在看纪念馆内的史料,他眼中出现了怒火。守护之灵离开识海,飞到上空,望着脚盆鸡的方向,强大的元神之力向着脚盆鸡的灵源之地冲了过去。
为脚盆鸡华夏文化孕育的灵源点化了灵智,做完这一切后华夏守护之灵心中的怒火这才平息下来。
他给脚盆鸡的修行者来个釜底抽薪。
收拾好心情后,夏先衍又带着一行人去了其他灵源。
夏先衍选择去长江灵脉看一看,正好在这里顺便探查龙江船厂遗址灵源之地。
龙江船厂遗址位于苏省金陵市鼓楼区漓江路57号,是明代船厂古遗址。
龙江船厂曾经是历史上最繁忙的国家级造船厂,龙江船厂和宝船厂并称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船厂。龙江船厂曾为宋、元、明代制造过大量海船。
原址南北长1180米、东西宽433米,有工匠400余户。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只多建造于此?。
在这里停留片刻后,众人来到了金陵夹江,在这里秦淮河灵源之地,连通了长江灵脉。大量的灵气自灵源之中进入长江灵脉。
在这里也孕育出了一座灵源,渡江胜利纪念馆灵源之地。
这座灵源之地旁边就是基督教道胜堂,夏先衍好奇的过去看了看,结果这里只是单纯的教堂而已,并没有诞生灵源。
过了秦淮河,沿着淮滨路往回走,在护城河入口处夏先衍感觉到了不一样的灵源气息,于是让开车的战士沿着护城河往北行驶。
到达中山路后,来到了挹江门灵源之地,这里保留了一堵明城墙。夏先衍一行人进入绣球公园,在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前献了鲜花,以祭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继续北行,到达狮子山灵源之地,这座灵源之地主要由两处灵源而形成的。
狮子山位于金陵市鼓楼区下关西北部,濒临长江,古称卢龙山,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素有“狮岭雄观”之美誉。
静海寺灵源
静海寺位于狮子山北麓,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是明朝十大律寺之一。 寺名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明清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气势恢宏,号称“金陵律寺之冠”。
静海寺见证了华夏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 年,在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腐国侵略者谈判并签订条约,这标志着华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静海寺也因此成为华夏近代屈辱历史的象征,时刻提醒人们不忘国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夏先衍在探查灵源之地的同时,识海之中的华夏守护之灵也开始活跃过来,他悄悄的弄了个账本,开始在上面记录近代华夏的屈辱历史,总有一天他会一一找上门去清算,有一个算一个那些入侵华夏的国家逃不掉。
天妃宫灵源
天妃宫位于狮子山麓,与静海寺相邻,是明成祖朱棣为感谢天妃娘娘妈祖等诸神护佑郑和航海平安而敕建。天妃宫始建于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史称龙江天妃宫。郑和首次下西洋回国后,奏请朝廷赐建。天妃宫屡遭战火,但历代均有修葺,是华夏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
从这处灵源之地出来,历忱雨问,“队长,我们是回秦淮河,还是去钟山?”
夏先衍回答道:“直接去清凉山,还有几处灵源之地没有探查。”
清凉山灵源之地的三处主要灵源,清凉寺灵源,崇正书院灵源,龚贤故居灵源。
清凉寺:位于清凉山南侧山凹处,始建于南朝,是南京最着名的古刹之一。清凉寺是佛教法眼宗的祖庭,现为金陵市文物保护单位。着名典故“解铃还需系铃人”便出自清凉寺。
崇正书院:位于清凉山景区东侧半山坡上,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建,绿树掩映,古雅清静。崇正书院是华夏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最大的书院,现为中华奇石陈列馆。
扫叶楼:位于清凉山西南侧,是明末清初“金陵八大家”之一书画大师龚贤的故居。龚贤生前曾画一僧手持扫帚,作扫叶状,悬于楼上,因此得名扫叶楼。
清凉山隔壁就是石头城遗址灵源,南京城墙清凉门灵源与金陵国防园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