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和②的气体通过管道相遇,生成三氧化硫。
第④步,三氧化硫通过管道接入水中,生成硫酸。
这边点着火加热,没一会儿,冯坦就指着第④步骤的瓷罐惊呼道:“老师,你听,这里边什么动静啊!”
向道不以为意,继续拉着风箱,道:“三氧化硫跟水反应,大量放热,还会产生酸雾。动静大点正常,等反应结束就好了。”
“哦。”
材料很快反应结束了,又等了一段时间,向道打开第④步骤的瓷罐开关,流出了透明液体。
拿了根铁棍插进去,滋滋冒气泡。
成了!
有了硫酸,再倒入另一个反应瓷炉,加入硝石,生成物通过蒸馏装置得到硝酸。(要控制好温度,温度太高硝酸会分解)
最后一步,就是把硝酸跟石碱混合反应,生成硝酸钠。
到这,烧制玻璃的原料算是凑齐了,配好比例,直接拿去炉子里烧就成。
“我讨厌化学!”
成功做完量产试验,冯坦却突然蹦出来这么一句。
“嗯?为啥?”向道端着刚出炉的硝酸钠晶体,奇怪道。
冯坦瘪了瘪嘴,道:“化学的逻辑不清晰,规律又太啰嗦,我感觉自己像在看一层雾。……反正就是不喜欢,我喜欢数学跟物理。”
“……”
向道无奈,说道:“不喜欢也得学,我现在身边人手不够,在我找到新的学生前,你得帮忙。”
“知道了!”冯坦点点头。
量产测试大获成功,向道下午就开始指导少年们上手操作。
对少年们来说,这些流程完全是黑箱状态,压根不知道咋回事,反正加进去的东西出来就成了另一种。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学习操作,反正也没有多复杂。
当天傍晚,第一炉玻璃熔液顺利出炉。
向道指挥着,让少年们把玻璃熔液倒入准备好的铁槽,同时铁槽下边可以转动,利用离心力使铁槽内的玻璃熔液均匀摊开。
等熔液成型后,倒入冷水淬火,就得到了一块长宽分别为70cm跟40cm的平面玻璃。
这个尺寸,正好能装上大多数晋省人家的窗户。
玻璃冷却完成,少年们小心的把它从铁槽里托取出,看着手里晶莹剔透的东西,惊的全都张大了嘴巴。
东西是他们烧制的,但真搞不懂这玩意是怎么变出来的,明明放进去的是沙子,怎么出来就成这样了呢?
“都别愣着了,赶紧继续啊!做完这一炉就吃饭,厨房可做了红烧肉呢!”向道招呼道。
红烧肉立刻让少年们忘掉了这些怪事儿,注意力转到工作上。
一整炉的玻璃熔液,最后只做出了十三块玻璃。
当然,今后完全可以扩产,加几个炉子的事儿罢了。
冬天快到了,在大户人家,房屋的透光跟避寒功能是刚需。
向道是准备用玻璃大赚一笔的,反正那些土豪的银子放地窖里也是浪费,不如放他兜里。